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世界脑健康日:50岁即进入脑衰老阶段,要学会提前“抗衰”

2024-07-23 11:09:31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7月22日当天上午,脑病中心由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精神心理科、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等多学科20余位专家组成的联合团队,在中山三院天河院区开展义诊活动,向公众宣传、介绍脑健康相关知识,并向市民们提供咨询诊治服务。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脑健康已成为社会健康焦点问题。7月22日是世界脑健康日,为响应社会健康需求,提升公众对脑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中心联合脑病多学科团队,于7月22日举办了系列脑健康促进公益活动,旨在普及脑健康知识,促进脑疾病的预防、诊断和干预。

中山三院脑病中心常务副主任、神经内科主任陆正齐教授介绍,在25岁后,大脑的发育基本停止,从这个年龄开始,我们需要开始保护大脑。“25岁之后如果不保护大脑,比如连续三晚熬夜不睡觉,大脑就开始衰老了!”

50岁即进入脑衰老阶段

本年度世界脑健康日主题为“控制危险因素,促进大脑健康”,在主题下,行业呼吁围绕“预防、意识、获取、合作、教育和宣传”开展健康促进工作,期望通过塑造认知先行理念、营造平等包容公平医疗环境、促进医研企等多方合作、落实居民健康教育宣传等,希冀形成合力,为人们提供平等有效的医疗保健,提升居民脑健康水平,减轻全球脑疾病负担。

义诊现场,陆正齐教授介绍,随着年龄的增加,脑细胞越来越少,脑细胞发出来的突出连接越来越少使脑功能受到影响,导致了脑衰老,其中最明显的疾病表现一个是帕金森病,一个是阿尔茨海默病。

据了解,家族遗传和脑血管危险因素都是影响脑健康的关键因素,陆正齐教授表示,中年人可能面临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抽烟、饮酒、睡眠呼吸暂停以及脑外伤等风险,如果家族史中出现这些症状,或者即使没有家族史,50岁后出现记忆力下降、睡眠问题、情绪不佳或步态不稳定等情况,建议进行早期大脑健康检查,以确保大脑健康。

预防脑衰老,专家建议,晚上10点半到11点半之间确保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睡眠对大脑至关重要。另外,最简单的减轻大脑压力的方法之一是在睡前半小时用温水冲凉,这可以让神经放松。另一个方法是在睡前进行冥想,让大脑不思考任何事情,专注于正念,不要让思绪偏离,这样可以给大脑一个放松的机会。

此外,我们的大脑喜欢摄取磷脂和不饱和脂肪酸,因此摄入猪肉、牛肉和羊肉等动物脂肪并不利于大脑健康。为了补充欧米伽3,推荐食用三文鱼、鱿鱼等富含油脂的鱼类,这些食物被各种指南(包括痴呆症、心血管疾病和中风指南)推荐。其次,富含欧米伽3的橄榄油对大脑有保护作用。另外,富含欧米伽3的坚果,如核桃、杏仁和葵花籽,以及富含欧米伽3的水果,如牛油果,也是推荐的食物来源。

改变生活中的12个危险因素可延迟或预防40%的老年痴呆

中山三院精神心理科主任陶炯主任医师介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式非常严峻,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最新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29697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1.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4%。老龄化导致脑疾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其中认知障碍是脑疾病后常见的功能障碍,比如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老年脑外伤等疾病,是康复科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据悉,目前在临床上,可以通过一滴血来检测是否存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只需抽取一管血,其中含有大约1到2周的血液,就可以检测出其标志物,即淀粉样蛋白,通常在疾病提前10-15年就可以检测到淀粉样蛋白的存在。早期的筛查,可以为老年痴呆症的早期干预奠定基础。

陶炯主任指出,国际权威期刊《柳叶刀》编委会发表了一篇《老年痴呆症预防、干预与护理》的最新报告,指出改变生活中的12个危险因素可延迟或预防40%的老年痴呆症病例。

比如,从40岁左右的中年开始,致力于将收缩压维持在130 mm Hg及以下。鼓励听力受损者使用助听器,并通过避免耳朵遭受强噪声来减轻听力损失。减少对于空气污染和二手烟的暴露。防止头部损伤(特别是从事高风险行业和运输行业的人群)。防止酒精滥用并将每周饮酒量摄入量限制在21单位以内。停止吸烟并支持身边人戒烟(作者强调这将有益于任何年龄的人群)。为所有儿童提供初等和中等教育。在中年时期甚至老年时期尽量保持积极的脑力、体力和社交活动。减少肥胖和糖尿病。

抽动障碍大部分会在青春期结束时自行消退

有家长说,我家“熊孩子”这几年有些坏毛病,老是眨眼睛、耸鼻子,有时还怪叫,说他也没用;也有家长说,我家孩子以前也是眨眼睛,最近又经常耸肩膀,还时不时扭脖子,感觉很奇怪。

中山三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副主任李咏梅副主任医师介绍,遇到这种情况,这可能是儿童抽动障碍在捣乱。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又叫抽动症,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肌肉抽动(肌肉不自主收缩)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是遗传、生物、心理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抽动障碍男孩较女孩多见,年龄大多在4~8岁之间起病,在10~12岁最严重,然后逐渐减少,大部分抽动会在青春期结束时自行消退。

李咏梅表示,多数单纯抽动障碍的儿童和青少年智力正常,其抽动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或学校活动功能,自己也无明显感觉不适,不需要对抽动进行干预或治疗。

家长应该做的是(1)保持平和的心态,爱心加耐心,及时了解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压力,帮助缓解其不良的情绪;(2)向老师讲解有关的医疗知识,并通过老师教育其他同学不要取笑或歧视患儿,以减少他的病耻感,必要时适当减少作业量,降低学业负担,减轻孩子的学业压力带来的精神紧张和焦虑,从而有助于抽动的缓解;(3)科学安排患儿的作息时间 ,使其生活丰富多彩,鼓励患儿参加有益的文体娱乐活动,避免接触不良刺激,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如打电玩游戏、看惊险恐怖片等,避免过度兴奋和紧张疲劳;可指导孩子做一些全神贯注的创造性活动,如做航模、乐高、画画等,使患儿转移注意力,减轻抽动症状;注意保持患儿的生活规律,饮食清淡,避免吃辛辣食物,保证充足的睡眠。(通讯员:周晋安、甄晓洲)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