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6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文简称“广医一院”)举办了一场温馨的联谊活动,旨在纪念医院肺移植手术成功开展十周年。在本次活动中,广医一院院长何建行、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广医一院副院长黎毅敏以及5位曾在医院接受肺移植的患者代表出席了此次活动。
广医一院院长何建行发言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发言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发言
钟南山院士为患者颁发纪念奖牌
何建行院长为患者颁发纪念奖牌
黎毅敏副院长为患者颁发纪念奖牌
广医一院肺移植十周年大变迁
肺移植成活率国内领先
1996年,广医一院胸外科学术带头人何建行教授率领科研团队开始肺移植手术的研究工作,共进行了50余次的动物实验。经过反复的试验与总结,肺移植团队在1999年成功完成了亚太地区第一例临床同种异体气管移植手术,2003年1月完成华南以及中南地区第一例成功的同种异体肺移植手术,成为国内唯一成功开展气管、肺移植手术的单位。截至2013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肺移植团队已经成功施行了61例肺移植手术。
何建行院长在活动中发言表示,肺移植在10多年近20年的医院发展过程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标志性工作,经过胸外科、呼吸内科等多个科室几代人的努力,终末期肺疾病的移植治疗能够有所突破,能够真正的为终末期肺疾病的患者带来福音,是十分有意义的。“记得我们第一例的患者是在2003年SARS期间,随后同年又做了第二例,截止到目前,是已经成功施行了61例肺移植手术。”
他特别强调,整个肺移植的开展绝不仅仅是胸外科一个科室的工作,特别需要内科、ICU、器官基因检测等相关科室的协同与帮助,因此,肺移植工作开展的情况直接反映了医院整体的医疗实力。此外,除了医疗技术的发展,整合社会对器官移植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器官捐献制度的完善,器官移植工作也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陈荣昌教授表示,十年间广医一院肺移植工作从无到有,从初步开始到慢慢成熟,并不是为了开展新技术而开展新技术,而是为了整合医院团队的发展,为了让患者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专注十年打造重点学科建设,成果是十分令人瞩目的。
据介绍,作为广东唯一的一个肺移植中心,十年来在肺移植团队的努力下,虽然肺移植手术患者总数量并非国内领先,但61例患者的肺移植一年成活率高达90%,五年成活率高达50%,这在全国名列前茅。
医生治病患者感恩
这才是和谐医患关系
在肺移植十周年的现场活动中,肺移植术后生活了10年又4个月的病友杨先生作为肺移植患者的代表做了发言,他说,我的生命在广医一院得到了重生,医院的医务人员之于我有救命之恩,我十分感谢他们,像我这样的疾病患者在广州乃至全国还有很多,因此对于患有肺部疾病的患者,应该尽早去医院检查治疗,尽可能的延长自己的寿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必要时应该及时地选择肺移植,不要有太多的顾虑。“希望所有的患者都能够活得长寿,活得健康。”
据了解,杨先生今年73岁,2003年肺移植手术前患有非常严重的肺气肿,平时呼吸困难明显,不能脱离氧气,不能完成诸如淋浴等日常生活管理。
“我是华南植物研究所的一位教授,03年之前因为身体原因,根本无法正常开展科研工作,连日常生活都有问题,但我十分不甘心,因为我的科研工作有很重要的意义。所以我当时毅然接受了专家的建议,做了肺移植手术。”杨先生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在活动中发言,他认为,肺移植对比肝肾移植手术难度高,因为肺组织与外界相通,肺移植抗感染和抗免疫排斥的难度均很大,因此仅靠胸外科、ICU是达不到好的效果的,必须依靠医院整体的团队建设。“肺移植的关键不在于做多少例手术,而是把每做一例的手术患者都照顾好,提高成活率才是最关键的。只有真正治好患者,才是医德之所在。”
在听到患者杨先生十分感激医务人员的话语后,钟院士也十分感慨,他说,近几年医患关系问题十分的严峻,尤其是2013年,发生了多起医疗纠纷事件和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的事件,虽然作为医务人员有些事情需要进行反思,但暴力伤害医务人员必须严肃处理,这是暴力违法行为,不容姑息。“医务人员与患者绝对不是敌人,而是同一条战线上的战友,共同的目标都是对抗疾病,医生帮助患者获得健康,患者也应该对医务人员心存感恩,要对生命有敬畏之心!这才是和谐的医患关系。”
活动中,广医一院的医务人员为杨先生及多位肺移植术后的病友举行了简单的纪念仪式,并为他们颁发了纪念奖牌,鼓励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更加积极乐观,能够健康长寿。(通讯员:韩文青)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