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秋季该如何养生?医生告诉你从这四点做起

2016-10-14 17:44:28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大雁南飞,天高云淡,北京迎来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然而秋季阳消阴长,也是一个容易患病的季节,古人谓“多事之秋”,那么秋季该如何养生,防止疾病呢?

  大雁南飞,天高云淡,北京迎来一年之中最美的季节,然而秋季阳消阴长,也是一个容易患病的季节,古人谓“多事之秋”,那么秋季该如何养生,防止疾病呢?

1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是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的经典养生法则。这段话告诉我们关于养生的三个基本要素:1 遵守自然规律。2 饮食要有节制。3 起居要有规律。顺应四时变化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调整饮食、起居及情志,使人体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够健康长寿。

  秋季的天气特征及养生要点:“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意思是说“秋天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另外,秋季燥邪当令,天气少雨,水分蒸发快,燥邪易伤阴津,人们在秋季会感到鼻咽干燥、干咳少痰、流鼻血、皮肤干燥、便秘等等。因此秋季养生顾护阴津为要。

  黄帝内经对于秋季养生的论述可谓提纲挈领,对我们今日养生仍具有指导意义。“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饮食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人体由于大量出汗,所以阴津亏耗,即使没有大病,身体也会有几分虚弱,因此秋季可以开始补益身体。民间俗语“秋季进补,冬令打虎”也正说明此理。

  秋季进补宜选用滋阴之品,如百合芝麻、秋梨,银耳莲藕杏仁等。勿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生内热而伤阴。但是,秋膘不可盲目贴,关于秋季进补亦有忌讳,如不可无病乱补,不可虚实不分,不可凡补必肉,不可越贵越补等。

  乱补有时不但不能提高正气,反而会削弱人体正气,招致邪气。如有人为了在秋季进补,过量食用人参、鹿茸等温阳之品,导致阴津大量亏耗,加重秋燥,花了钱,没强身健体,反而适得其反。

  穿衣

  立秋之后的一段时间,人们穿衣特点迥异。有的人依旧是短袖热裤露脐装,有的人却早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关于穿衣,“春捂秋冻,杂病不生”流传已久,这种说法有其科学性,从热到冷、由酷暑到寒冬有个转变的过程,秋季正是转变的时节。

  有的人天一冷就赶紧穿上厚衣服,这种做法不可取。原因有二,第一,穿得太多,大量出汗,会损伤津液,从而加重秋燥。第二,过早地穿上棉衣,就会使身体得不到对冷空气的锻炼,使防寒能力降低,不利于人体功能的调节,所谓“春捂秋冻”的含义是,通过适当的“秋冻”,使人体的阴津得以保存,防止秋燥伤人,也让人体慢慢适应逐步下跌的气温,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准备。

  不过凡事不能一概而论,各人体质不同,若是老人和小孩,抵抗力弱,或是平素阳虚,怕凉畏风者,则应尽早适当添加衣物,以免生病。

  起居

  早睡早起,与鸡俱兴;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适当锻炼可以增强抗病能力。

  情志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万物生长之道,秋季讲究“收敛”,因此秋季情志方面应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时刻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顺应天时,安然度秋。

  作者:肝病科 孙凤霞 李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秋燥
  • 秋燥感冒颗粒

    清燥退热,润肺止咳。用于感冒病秋燥证,症见恶寒发热,鼻咽口唇干燥,干咳少痰,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少津。[详细]

    去看看 ¥0.0
  • 秋燥感冒颗粒

    清燥退热,润肺止咳。用于感冒病秋燥证,症见恶寒发热,鼻咽口唇干燥,干咳少痰,舌边尖红,苔薄白而干或薄黄少津。[详细]

    去看看 ¥0.0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