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自诞生以来,对于维护人类健康、有效延长人类寿命功不可没。同时,医学发展至此,有利同样也有弊。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于2019年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上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以“医学的反向研究”为主题的精彩演讲。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
O2F1:医学发展带来的局限性
现代医学自诞生以来,对于维护人类健康、有效延长人类寿命功不可没。可一味钻研于医学技术、忽视病人个体所带来的的利弊也不可小觑。谈及医学发展的利弊,这需要提到O2F1现状,即Over specialization专业过度分化、Over Division专科过度细划、Fragmented Knowledge医学知识碎片化。两个O,一个F,合起来即为O2F1。O2F1所带来的影响又是什么呢?
一、医学研究本是为了发现真正的生命的整体,目前的医学培养模式令医生吸收的却是碎片化的知识,并着重投入到科学或医学知识钻研而疏离了病患。中国发布论文数目不在少数,当中却只有3%的论文有参考价值。医学界以论文发表为前提的标准不知从何开始,也不知从何而终。樊代明强调,医学应以治病有效无效为标准。
二、现在的医生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医生对于医学的研究局限在小范围内。他们往往容易陷在狭小的专业、专科范围内,只在“单纯”的领域拥有自己的一门“绝活”。单一的生物科学知识会造成医学的局限性越来越大,无法治疗的疾病也会越来越多。每个医生只懂“局部”的“绝活”终将导致病人走向“绝路”。
三、现在药品越来越多,可药品多也凸显一个问题——我们没有好药。病人越来越多,药品越来越多,但人才管理、医学研究方面却出了问题。“世界上没有两个病人是一样的。”樊代明表示,医学是多元的,疾病是变化的,不能以单元、物化的观念去分析。医学人才缺乏整体观,加上专科细化、专业细划与知识碎片化,很难真正满足人类健康需求。
四个关键,明晰“医学反向研究”
当前的医学之路若执意前行,必然是条“不归路”。如何破解这种现状?“反向医学研究”一说则显得尤为重要。樊代明解释,若把“反向”思维应用到医学研究上,必然能对医学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大有裨益。那么,我们如何去理解反向医学研究呢?对此,樊代明教授作出了相关解释。
一是,一药多用。当药物进入人体时,随即产生相应的作用。我们在关注药物的作用时不仅需要关注其“正作用”,还要关注药物的“副作用”。而医学反向研究的思维则体现在,被人类不为需要的“副作用”可恰当利用起来。
二是,老药新用。当前,人们耗费大量时间、财力研究“新药”。以癌症靶向药为例,哪怕是生产新药,靶向药针对的药品靶点仍以目前发现的500多个靶点为主。与其艰难发掘新的、好的靶点,倒不如把关注点放回“老药”上,研发其潜藏的价值。
三是,间接用药。用药要通晓药品的间接作用,不能只紧盯药品成分对人体的直接作用。现在很多研究者企图研究药品的细致成分。身为医学家或药学家,不能紧盯单一药品成分,而应总整体把握病人病况,关注药物的间接效用。
四是,整合用药。医生用药时应依照病人机体能力分析,关注人体的“异质性”。临床上尽管有治疗“指南”可依,但执意将“指南”通用到病人身上是不可行的。医生要根据病人状况调整治疗计划,整合用药、合理治疗。(通讯员:杨隽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急慢性胰腺炎;各种肝炎;肝硬化腹水、大肠息肉;肛裂;肛瘘;内外痔;同时擅长给患者提供胃肠道如何保养等。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