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李龙:我国小儿微创外科的新进展

2009-07-17 14:15:00
栏目关注:
2009年全国小儿外科学新进展高级研讨会主题

  8月14日,2009全国小儿外科新进展高级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李龙教授在会上作了关于“我国小儿微创外科的新进展”的主题演讲。

  李龙: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个人介绍:

  1962年5月生,1985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1993年在首都医字院获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儿童医院外科主治医师。他主要从事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病理改变和术后排便功能的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发现正常儿排便感受器的种类、分布、发育和结构特征;通过神经电生理实验手段,证明了各种感受器在排便过程中的作用。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盆底及肛周围组织中的感觉和运动神经末梢旦发育不良改变,仅耻骨直肠肌中有少量的肌梭存在。据此提出了排便反射由直肠内括约肌松弛反射,肛门外括约肌收缩反射和便意反射构成,而后两者的感受器位于盆地肌肉、肛门外括约肌、肛管粘膜下层及其周围组织中的理论,否定了排便感受器仅位于直肠的传统观点。丰富了排便控制理论、对肛肠外科临床治疗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他在先于性无肛畸形儿骶髓病理改变的研究中,在国内外首次发现此畸形骶髓存在三种类型的病理改变:骶髓发育停滞、骶髓发育畸形、骶髓前角内侧群运动神经元数目减少,丰富了人们对此畸形病理的认识。他还在张力──应力定律对肛门外括约肌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中,首次发现肛门外括约肌长度、肛管压力及肌肉损伤之间的曲线关系。发现了肛门外括约肌组织可在缓慢持续的张力作用下出现生长现象,并根据肌肉的长度──“肛管的压力曲线”,探索出刺激肌肉生长的最佳张力强度,此生长结构基础为肌细胞中的肌节在纵向和横向上的分裂增殖。这一结果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应用价值,已开始应用于治疗先天性肛门直肠狭窄和门直肠畸形等疾病,初步结果获成功。几年来他共发表论文10多篇,1991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李龙工作上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医术上高标准,精益求精,在小儿外科学领域作出了突出成绩。

  现任中华小儿外科、英国和日本小儿外科等国内外9个学会及杂志的委员和编委。善于治疗小儿外科疑难复杂疾病,在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巨结肠,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肝移植及其并发症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腹腔镜治疗小儿外科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内率先开展了经腹腔镜治疗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等一系列新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疤痕不明显。在切除小儿巨大肝肿瘤和神经母细胞方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曾赴英国、香港和日本进修学习小儿腹腔镜外科和小儿肝移植技术。国内外发表论文100余篇,承担过五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和科技攻关课题,四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以上奖项。2006年5月,获首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

(责任编辑:黄彬)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