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丛丹江:络病学发展对中医药产业是一个契机

2009-11-27 11:32:00
栏目关注:
丛丹江:络病学发展对中医药产业是一个契机
 
丛丹江局长:络病学发展对中医药产业来说是个契机
 

  主持人:丛局长,您好。感谢您能够坐下来和我们一起畅谈。

  丛丹江:非常高兴跟大家交流,谢谢大家。

  关于络病学说我原来不是很了解,从今年我们辽宁省要成立络病学的专业委员会,因为我是辽宁省中医药学会的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所以要成立这个络病学的专业委员会我就要有所了解对这个专业委员会,从这时候就开始接触络病理论的学术思想。特别是今年八月份在北京召开的关于络病学的一个教学研讨会,我有幸被作为特邀嘉宾去参加了这个会议,听了吴以岭教授关于络病学说比较系统的讲座,听完这个讲座以后我的感触非常深。我原来有些问题因为了解的不深,所以对它的意义,对这个学科建设的意义,对它在中医学术发展当中的意义没有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那么通过这次教学研讨会听了吴以岭教授的讲话,听到很多大学老师的一些报告,我这个体会非常深。我感觉到络病学科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目前的现状好像意义有这么几点。

  第一,它在中医学的学科发展建设上应该说起了一个先河,要说络病它不是一个新的名词,在我们内经里面就有关于经络的学说,经、络都有,讲了络脉还有孙络最小到孙子辈的络脉,是古代中医传统医学在很早几千年就有的概念。但是这个概念络病学说的概念本来统称刚才有位记者朋友说统称为经络,经是经脉,络是络脉,但是现在中医学的发展过程当中对于经脉的学说不断强化,不断有人在研究,而对于络脉反而是弱化的趋势了。应该说古代就有,传统中医当中有,但是经过吴以岭教授把它开发出来注入新的活力,所以我觉得体现在中医继承工作当中我们应该遵循的一个原则叫继承不离古,发展不离宗,这个话送给吴以岭教授在络病学说发展过程当中是最恰当不过的,它是一个传统的概念但是注入新的活力上升成为一个新的理论,中医这几年不断有新的学科发展建设,中医古代是不分科的,渐渐在明朝以后渐渐有小儿科、妇科、骨伤或者是外科,但是分科不是很明确。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医医院建立以后,我们的分科逐渐细化了,有循环我们叫心系,有肺系,有骨伤,有小儿科也有妇产科等等,分得比较细了,络病学科分散在各个学科之中,又在各个学科之上形成这么一个学科,既是传统的也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说它是新学科不为过,说它是传统学科也不错,是在中医理论发展上一个重大的创新。今天鈡南山教授说,开了一个中医学理论发展的先河,这个评价是非常准确的。我感觉今天上午开幕式钟南山院士的致辞非常准确说的非常好,作为西医大牌的专家能够把络病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定位得这样准确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也体现出自然科学的融合性。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属于自然科学,自然科学之间必有相通的地方,就像人类的语言一样,不管学什么语言,学多了都有融合的地方,这是我体会最深的第一点。

  第二点,在我国的中医学术发展中开创了中医和西医理论和临床实践结合最好的典范,应该说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卫生工作方针就提出中西医结合,那么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新的卫生工作的方针又提出了中西医并重,总而言之对于中西医结合的这一点从毛主席就提出中西医结合好,这是毛主席的原话。中西医究竟怎么结合?应该说建国60周年不管是中医工作者还是西医临床工作者大家都在努力探索,应该说没有找到一个非常好的答案,理论上好像很难融合,大家认为它是属于水和油完全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没有办法融合,它的理论体系、它的理论观念、它对事物认识最初的理论形成的基础都不一样,所以说很难融合,很难把它结合好。所以有些人提出中西医从理论上临床上是不能结合的,它就像铁路的两跳轨道一样永远是平行的不会交汇,曾经有人这样说过,也就是说中西医结合是一个很难的课题,但是我觉得在络病学说在这个领域里是中西医结合,无论从理论还是到临床是结合最好的一个典范。比如说中医理论是从哪儿来的,是从长期的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得来的,那么从实践中再有循证医学大量的实践就是循证医学,然后再回过头来探讨理论,是这样一个反过来的思考。西医完全从基础做起,从解剖、基础研究,最近已经搞到基因了,通过这个再指导临床,它和中医的理论形成完全是两个思路,所以不好结合。但是在络病学说结合得非常好,我们大家可能都听过吴以岭教授的发言,他在整个中医也有病理基础,通过中医的病理基础的发展变化融入到这个阶段西医病理是什么变化,把它有机结合起来,所以他的理论就能够被广大的中医药工作者和西医药工作者所能接受,所以它才能造成今天这样一个局面,全国那么多家三甲西医大医院来参与到这个科研课题过程当中,参与到临床工作当中,在临床上结合得也是最好的。我们大家看到了,可能在美国也做临床,在西医好的大医院里面做临床,而且西医药的大牌专家也非常热衷于开展这项工作,因为在工作实践中尝到甜头。虽然中医西医理论上很难结合,毕竟统属于医学的自然科学,不管什么理论最后达到的目的都是解决医疗中存在的问题,解决人民健康中存在的问题,殊途同归,不管走哪条路最后是把病看好,通过吴以岭教授的理论大家都能接受它,而且都达到解决疾病达到健康的目的。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也是络病学说对中西医结合在这个重大领域上非常突出的贡献。

  鉴于我对络病学说的这两点认识,所以我感觉到大力开展络病学科的发展建设,推动学术的发展对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甚至对于整个医学科学的进步都会有非常大的作用。因为我本人是学中医出身的,但是我做中医行政管理工作已经几十年了,所以我对临床上的一些东西了解的很肤浅,只能站在我这个角度理解络病学说对我们这个学术的发展对学科的发展这么一点体会,说出来希望取得大家的共识,另外也共勉。

  主持人:络病学的产生发展是否对中医药物产业的发展带来一个契机,是否可以说是中西医结合的一个新的契机?

  丛丹江:可以这么说,因为这个是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最好的一个典范。中医学有些理论我们叫产学研,过去有一些中医科研转化为直接变成生产力有一定的差距,在络病学说这个结合得特别紧密,也就是说把我们的理论变成财富,这是一条通道,这个理论直接指导药物,参松、(冠通、)通心络这几大名药都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生产出来的,所以和临床结合得最紧密。对于中西医结合确实是起到一个要说促进有点不准确,我觉得就是开展了一个非常好的典范,一个先例,大家都应该走这条路。为什么我们省成立络病专业委员会也是基于这个想法,就希望我们所有的从事中医药的同志从络病学科发展过程当中得到启示,用它的思路、它的思维、它的观点来开展弥补自己学科的发展建设。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张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