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潘集阳教授:灾后心理救援刻不容缓

2010-08-17    39健康网    张灿城

核心提示:甘肃舟曲爆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华夏大地又一次沉浸在无比悲痛中。家园被毁可以再次重建,灾民的肉体创伤可以康复,而那看不见的心理创伤什么时候能够痊愈?部分灾民不同程度地存在情绪紧张、害怕、烦躁、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及时处理灾民心理危机是当务之急。如何解决舟曲灾民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尽快走出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心理阴影?三九健康网编辑专程请教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潘集阳教授和黄俏庭医师。<br><br><br>

  甘肃舟曲爆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华夏大地又一次沉浸在无比悲痛中。家园被毁可以再次重建,灾民的肉体创伤可以康复,而那看不见的心理创伤什么时候能够痊愈?

  卫生专家10日通过在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区走访发现,约80%的受灾居民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部分灾民不同程度地存在情绪紧张、害怕、烦躁、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一些人反映听见下雨就害怕,有些人连续几天失眠食欲不振。从11日起,心理干预工作全面展开。心理危机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及时处理灾民心理危机是当务之急。

  如何解决舟曲灾民的心理问题,让他们尽快走出泥石流灾害带来的心理阴影?39健康网编辑专程请教了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潘集阳教授和黄俏庭医师。

  专家介绍: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潘集阳教授&黄俏庭医师:灾后心理救援刻不容缓

   潘集阳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睡眠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潘集阳教授&黄俏庭医师:灾后心理救援刻不容缓

     黄俏庭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睡眠中心 医师、睡眠监测技师、中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危机正在隐现 心理干预刻不容缓

  现阶段舟曲灾区外伤病例大幅下降,而灾民心理危机的阴影正在隐现。

  灾区的很多群众特别害怕听到雨声和雷声,泥石流发生那一天环境惊吓的影响依旧存在。失去亲人的群众心理极度焦虑,有时看着废墟发呆,有时自言自语。还有很多群众至今接受不了灾难发生的现实,他们始终相信掩埋在废墟下多日的亲人还在某一个地方,可能还活着,他们还想把他们挖出来。

  据黄医生介绍,遭遇灾难后的个体通常会经历一系列心理反应,包括情绪反应和躯体反应:

  (一)情绪反应有:1、害怕(担心灾难会再发生,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2、无助感(不知道灾后来该怎么办,感觉人们脆弱、在灾害面前不堪一击,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3、愤怒(上天怎么这样蹂躏生灵,救灾怎么总在灾后,……);4、消极失望(无力回天,怎么没有奇迹出现……);5、重复回忆(总是回想逝去的亲人、财物无法摆脱,受灾情形历历在目……);6、希望(期待重建家园,希望灾后生活的改善……);7、麻木(对灾难似乎没有了感觉,拒绝与他人沟通,将自己封闭起来,……)

  (二)躯体反应有:失眠,作恶梦,疲倦,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呼吸困难,肌肉疼痛,发抖或抽筋,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心跳加快恶心呕吐,拉肚子,……

  灾后灾民的心理反应一般表现为“受冲击剧烈反应(突然拉高)→随灾难解除、时间推移消退、自我调节(缓降)→接受灾难,重新投入正常生活(平台)”,特殊表现为“受冲击剧烈反应(突然拉高)→急性应激障碍(疾病期)→随灾难解除、时间推移消退、自我调节(缓降)→接受灾难,重新投入正常生活(平台)”和“受冲击剧烈反应(突然拉高)→随灾难解除、时间推移有所消退(缓降到一定程度)→创伤后应激障碍(疾病期,不降反高)→治疗→接受灾难,重新投入正常生活(平台)”。

  灾后应激相关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在遭受创伤后1月至数月后发生(个别病例在遭受创伤后数日发病或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病)。适应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例如灾后居住地的搬迁、新环境的适应)产生后1个月内,应激事件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潘教授特别强调:“在灾后心理干预工作中,尤其需要重视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般而言,灾后丧亲的、受伤的、目睹剧烈险情的、财产巨损等受灾人群较多地出现心理严重失调,如麻木、封闭、幻觉、错乱、恍惚、惊慌等表现。这部分受灾群众需要重点关注。他指出:“灾后初期主要针对急性应激障碍个体进行治疗,同时对大众作应激相关障碍的宣教预防灾后心理疾病的发生,中后期(灾难发生一个月之后)主要针对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个体进行治疗,并预防其他受灾群众后续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压在受灾群众心里面的不良反应和负面情绪必须得到疏导、得到疏通,才能避免他们出现其他的一些心理疾病。

  灾民心理问题需要全社会的持续关爱和帮助

  在痛失亲人和家园的同时,舟曲受灾群众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从以往的实践看,受灾一个多月后,受灾群众出现的心理问题将会更加突出,灾民心理健康问题有可能集中爆发。

  接下来的心理援助工作需要动员社会各界关注心理援助,给予支持和资助,形成灾区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凝聚灾区援助的持久动力。

  有些志愿者非常希望自己能够到灾区去为灾民做一些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服务。

  黄医生指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亲赴灾区从事心理援助服务。潘教授和黄医生一致认为,心理救助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首先,救助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医学教育背景,懂得各种精神障碍和躯体疾病的诊治;其次,救助者必须经过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训练,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科学技术,外行者很可能弄巧成拙;第三,最好有强健的体魄,能耐得起灾后困苦环境,甚至灾难的再发,不然帮人不成反需人帮。最后,救助者最好有一定的口才、包容度、理解能力、情感交流能力,等等。

  灾后亟需心理救援的群众不计其数,但此时的灾区却资源极为匮乏,不允许太多的心理救援者前去帮忙,所以,在这个时候,有些方面的自我心理调节可以先行一步,他救不如自救。潘教授为灾民的自我心理调节提出了几点可供参考的建议:

  1、寻找集体,不要离群独自生活;2、多交流,多疏泄,倾诉、痛哭、体能运动等都是有利的;3、互相鼓励、支持,力所能及帮助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感恩;4、随时间推移接受、面对现实,感受希望;5、不忌病讳医,及早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张灿城)

诊疗频道热点文章

专家答:针灸“奇”在哪专家答:针灸“奇”在哪

关注《精神卫生法》 老年人心理健康不可忽视 2013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是促进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规范精神卫生服务、维护精神障碍患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今年我国精神卫生宣传主题是“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为动员全社会关注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国家卫生计生委决定在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前后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和教育活动。……[详细]
返回诊疗首页 我来评两句

我来评论

已有0人参与 点击查看
注册
欢迎你,jessfgs [个人中心] [咨询医生] 退出

    39健康网 - 39健康網 - 中国优质医疗保健信息与在线健康服务平台 Copyright © 2000-2024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