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面对疼痛,千万别一忍再忍

2011-10-10 15:03: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10月11日为世界镇痛日,疼痛学专家呼吁,面对疼痛,千万不要一忍再忍,及早诊治才能享受无痛生活。

  疼痛作为每个人一生中体验最早、最多的主观内在感觉,是我们经常遇见的问题。目前,有非常多的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正在忍受着疼痛折磨。每年的10月11日为世界镇痛日,10月第3周为“中国镇痛周”。今年世界镇痛日到来之际,疼痛学专家呼吁,面对疼痛,千万不要一忍再忍,及早诊治才能享受无痛生活。

  疼痛3个月就是病

  据统计,在成年人中大约30%患有慢性疼痛,约有2/3的门诊患者伴有各种疼痛病症或症状1。在我国6个城市进行的慢性疼痛调查显示,1个月内因慢性疼痛而就诊的患者为136488人2

面对疼痛,千万别一忍再忍

  这么多人遭受着疼痛的困扰,那么什么是慢性疼痛,什么是急性疼痛,什么又是神经痛呢?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樊碧发教授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1979年)为疼痛下的定义是“疼痛是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感觉和情感体验”4,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即提出“将疼痛列为第5大生命体征”。

  根据疼痛的持续时间以及损伤组织的可能愈合时间,可以将疼痛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4

  急性疼痛相对通用的定义为:与组织损伤、炎症或疾病过程相关的,持续的时间较短(通常短于3个月)的一种疼痛类型。如蜜蜂的蜇痛、刀刃的刺痛、分娩的产痛、围术期疼痛等。急性疼痛是疾病的症状,因而反应强烈,并可引起损伤和人们的注意,促使个体采取适应性或保护性的行为4

  与急性疼痛相对应,慢性疼痛被定义为组织损伤痊愈后持续存在的、或者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一种疼痛类型。慢性疼痛通常在无任何可识别的原因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持续存在,现在对慢性疼痛的定义更强调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改变,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受损。如癌性疼痛、纤维肌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4

  全球疼痛专家达成的共识是,急性疼痛是症状,慢性疼痛则是一种疾病,即如果疼痛持续了3个月,就是一种疾病,是病就需要及时上医院诊治。而且急性疼痛如果不在初始状态下充分被控制,可能发展为慢性疼痛。

  85%的人止痛不及时

  据中国首部疼痛防治网络白皮书显示,我国目前疼痛病人约有1亿人,各地医院门诊病人中,约有2/3正在或曾受到疼痛困扰;然而能采取药物治疗、及时止痛的只有14.9%,也就是说约85%的疼痛病人并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尤其慢性疼痛病人。

  樊碧发教授介绍,面对频繁的身体疼痛,真正能采取药物治疗的人也是少之又少,而且存在不少误区:首先是疼痛来袭,能忍则忍。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给日后的治疗带来麻烦;第二,对疼痛治疗药物认识不清。身体出现疼痛时,应先根据症状区别疼痛类型,然后再选择止痛药;第三,盲目自我诊断。不少患者信赖膏药,但实际上,并非人人都适合膏药,应该区别对待。

  其实对于比较常见的骨关节痛、偏头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等病症,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方法,病人可以选择骨科、神经科,还可以选择疼痛科。目前全国二级以上医院,都先后成立了疼痛科,当您身体出现疼痛,又不知道具体该看哪个科室时,可优先到疼痛科诊治。

  人们还有一个传统观点,认为伤筋动骨、动手术后肯定免不了要伤口疼痛,再疼也只能强忍着等待康复。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公茂琪表示,其实这一观点现在也过时了,在欧美国家早已开展无痛手术康复,这个不同于微创手术,微创只算无痛手术的一个部分,现在有创的手术,在围手术期,就进行了各种止痛辅助治疗,这样一方面能减轻病人的疼痛感,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康复,因为创伤术后,运动康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因为疼痛感困扰,很多病人康复训练打折扣,甚至耽误了康复。

  现在国内很多医院也在开展无痛病房,在围手术期就进行各种止痛方案,比如术后滴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特耐)等,患者麻醉醒后的康复期,定期使用止痛药物,让病人在无痛的环境下康复,“无痛病房是患者、医生、护士都受益,因为患者不疼能更好的康复,患者配合医生治疗,医生也能更好的实施治疗方案,患者疼痛问题解决了,护士都减轻不少负担。”公茂琪说。

  止痛还要防添新痛

  一提起止痛,很多病人和家属都会有误解:“长期服用会不会上瘾?”“镇痛会不会掩盖真实病情?”但真正关键的问题——如何正确选用镇痛药却没有被考虑。因为止痛药大多暗含很大的胃肠道副作用风险,如果不加选择地盲目用药,很有可能顾此失彼,止了旧痛却添“新痛”。

  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张在强教授指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止痛药叫做“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简称NSAIDs),比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等。这类药物兼具止痛、退热、抗炎的作用,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它们引发的胃肠道不良反应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临床统计数据显示,服用传统的NSAIDs药物,可引起上消化道穿孔、溃疡、出血等不良事件,消化不良平均发生率最高可达50%。

  而全球第一个“选择性NSAIDs”药物塞来昔布(西乐葆)大大减少了传统NSAIDs药物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风险,在医药领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2006年,《美国医学杂志》依据多年临床数据得出结论,塞来昔布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几率,只有传统NSAIDs药物的1/8。有效性和安全性均得到了多国临床认可。

  而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这类神经病理性疼痛,欧美国家指南推荐多年的一线用药普瑞巴林(乐瑞卡)也已经进入中国,解决了这些顽固性疼痛的老大难问题。

  至于很多人担心的止痛药成瘾的问题,张教授解释,我们常说的成瘾性止痛药其实是指阿片类药物,比如可卡因、杜冷丁等,其实,病人及家属不必担心这些问题,临床研究证明,以镇痛治疗为目的,阿片类药物常规剂量下产生成瘾的现象是非常罕见的。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3

  2. 马弘,等. 麻醉药品临床使用与规范化管理培训教材. 2004;10:2.

  3. 宋文阁,等. 实用临床疼痛学. 2008:1.

  4. 徐建国. 疼痛药物治疗学. 2007;11:1.

  5. 黄宇光,等. 神经病理性疼痛临床诊疗学. 2010:3.

  6.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0,26(3):190-196.

  7. 卫生部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的通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李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樊碧发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疼痛科

樊碧发,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全国疼痛诊疗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第五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副主编。学习工作经历:1979-1984年就读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获医学学士学位;1986-1989年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获医学硕士学位。曾赴日本金泽医科大学、旭川医科大学等大学系统研修临床疼痛学。专业特长:擅长微创神经介入镇痛术、脊髓电刺激、中枢靶控镇痛及专科综合治疗等,开展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及国际先进水平的疼痛治疗技术。主攻方向:各种慢性、顽固性疼痛、癌性疼痛的介入治疗。曾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有关临床疼痛学的论文60余篇,参编专业书籍7部。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