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及时确诊,您也有责任

2012-06-06 11:03:00名医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及时确诊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如何才能保证诊断的正确性?这并不能单靠医生的经验与技术,病人的积极配合也非常重要。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张子谦为您剖析——

  对于一名医生来说,要及时正确地做出诊断,是一件相当考验专业素养的事情。非常多的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医生的专业判断。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医生总是在不断地努力,尽量降低误诊率,以求给病人做出准确的诊断———毕竟诊断的准确性有助于让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更有针对性,疗效更显著,让病人的明天更好。

  作为病人,在医生诊断这一环里,也不是无所事事的。病人还是可以做一些积极的配合工作,使得诊断可以更顺利地进行,比如完成必要的检查、提供真实的相关个人信息等等。

  诊断中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一个正确的诊断,蕴含着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医学信息。在医生眼里,“诊断”里面往往包含了这种疾病的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一系列相关信息,这些对于医生的临床工作都有着莫大的意义。

  田老太太60岁,是由于长期的腰背疼痛在我门诊就诊的一位病人,经过X光检查发现她的腰椎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现象,而且个别腰椎已经出现了压缩性骨折(局部骨骼结构塌陷变形的情形)。当我将骨质疏松的诊断告诉她的时候,田老太太很不解:电视上说补钙可以预防骨质疏松,我一直都有吃钙片的呀,怎么还会这样?

  我解释道:人的骨质代谢,平时是处于一个“不断建设-不断破坏”的动态平衡之中。人在青年以前,是“建设大于破坏”,所以人体的骨骼可以不断发育,人也随之长高;而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的妇女,骨质是“破坏大于建设”,处于一个负面的失衡状态,所以老人家骨质会不断丢失,个子也随之“缩水”变矮。对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光靠“补钙”是绝对不够的,因为研究表明:补钙只是为人体提供建设骨骼的原材料,而老年人骨质疏松关键问题往往不在于“原材料”不够,而在于机体不能将这些原材料充分利用,难以纠正“破坏大于建设”这种失衡状态。像你这样长期吃钙片但还是骨质疏松,就是属于这种情况。田老太太听了,才恍然大悟……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如果一位老人家像田老太太那样,经检查后被诊断为“骨质疏松”,那么在医生看来,对她的“过去-现在-将来”会产生以下一个“大致的印象”:

  1、过去:这位老人家身体的骨骼,在确诊之前就已经发生着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这样的变化。

  2、现在:由于骨骼的退化,骨骼的强度会受到影响,骨的脆性增高、骨力学强度下降,所以出现了压缩性骨折、局部疼痛等现象。

  3、将来:如果骨质疏松的情况不受控制,那么再发生骨折的危险性会大大增加(甚至一次摔倒也会导致股骨骨折这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意外”),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尽早改善骨质疏松的现状。而临床上专门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有不少,而且疗效与安全性也比较确切,值得病人选用。

  在临床上,医生重视诊断的其中一个原因还在于:正确的诊断,可以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估测这个疾病的“预后”。医学上所谓“预后”,是指根据经验预测的疾病发展情况。

  预后是对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的一种预测。而做出正确的诊断,是合理判断预后的第一步。对预后的判断,一般是医生在个人的医疗经验或者阅读有关医学文献的基础上作出的。预后通常有以下范畴:治愈康复的难易度、近期与远期疗效的评估、出现相关并发症的机率、生存期与死亡率的预判。在这里需要说得是:医生对病人预后的评估,是一种经验上的推测,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资料”作出的推测,只有相对的参考意义,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医生说“预后差”绝不代表前路渺茫,说“预后好”也绝不代表铁定痊愈———很多时候病人自己如果能积极地面对疾病,也可以大大改善疾病的预后。

  回到田老太太骨质疏松这个例子上来。据我国统计,老年人骨折发生率为6.3%~24.4%,尤以高龄(80岁以上)女性老人为甚。骨折,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并严重限制患者活动,甚至缩短寿命。在我为田老太太分析了她疾病的可能预后之后,她认识到了规范治疗骨质疏松的重要意义,愉快地接受了我的治疗方案。经过治疗后复查骨密度,田老太太的骨质疏松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从田老太太这个例子,我们可以了解到“诊断”在医生的临床决策中是如何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诊断”,医生可以将眼前具体的病例与医学界现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将病情“对号入座”,从而评估病情、制定对策———因为我们不仅要了解过去和现在,更重要的是还要关注身体的将来。

  及时正确的诊断离不开病人的信任与配合

  半年前,我在病房工作的时候收治了一位50岁的病人刘女士,一位性格忧犹寡断、敏感多疑的女性。她是由于头晕入院的,经过检查后诊断是颈椎病引起的头晕症状,经过针对性的治疗后头晕症状明显改善。但是在住院期间拍的胸部X光片提示左上肺有一个小结节,性质不明,报告提示:不排除肺部肿瘤的可能。为了对这个小结节观察得更细致一些,我给她拍了一个胸部增强CT(CT较之X光平片检查的优势,打个比方,好比显微镜与放大镜的区别)。CT报告结果:肿瘤可能性大。

  在医学上,肿瘤的确诊一般都是要有病理学的诊断依据才行。病理学的依据是什么?就是将局部的组织取下来(一般经过手术的途径),放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学特征。不同的病变,会有不同的细胞学特征。如果没有发现转移到身体别处的迹象的话,一般对疑诊肿瘤的病人来说,做一个组织活检行病理检查是非常有价值的。否则医生根本无从下明确的诊断,更谈不上对症下药了。

  虽说刘女士原本头晕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但是出于对病人的负责,我还是请来了呼吸专科的医生对她进行专科会诊。会诊意见是:建议做局部肺切除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结节性质。说白了,就是将组织拿出来放在显微镜底下看看到底是什么一回事。

  经过我与刘女士及家属的多次反复沟通,她本人始终犹豫不决,害怕手术有风险。我于是耐心地替她分析:你的身体状况接受这项手术的风险并不是太高。但是,假如你体内那个性质不明的小结节真的不幸是肺癌,而你又因为不接受手术行病理检查而漏诊的话,意味着你肺癌的病情将得不到及时的针对性治疗,那时你身体健康的损失绝对远远大于你接受手术所承担的风险,你还是认真权衡一下吧……

  在我再三告知手术的利弊之后,刘女士还是坚持出院回了家。后来一个月后,我从本院胸外科的医生同事口中得知,刘女士犹豫再三,终究还是入院接受了手术。手术过程很顺利,病理结果出来是“中分化腺癌”,还没有转移的征象。

  我心里不禁为刘女士庆幸:幸亏做手术确诊了肺癌的诊断,可以及时地清楚病情并加以治疗,否则自己一直蒙在鼓里,延误了治疗,就实在是太冤了。

  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总是处于一个高度紧张的状态,不少病人在看病的时候不免会将医生当做是强盗一样防范,讳疾忌医的现象很多见,我在日常工作里也不时会碰到类似的病人。出于对病人权利的尊重,很多时候医生不可能强制病人接受某一种检查或治疗的方案,像上面提到的刘女士的例子,即使我是为了她好,但我总不可能为了确诊把她押上手术台吧?所以每每遇到类似这种情形,我都会感到非常无奈,唯一能做的,往往只能是尽量耐心地将病情与专业的建议与病人及家属讲解清楚一些,避免产生不必要的遗憾。 上面提到的刘女士是不幸的,因为得了肺癌,但是她无疑也是幸运的,因为能在疾病的早期就及时发现并切除。其实人的生命不也是这样吗?总在“幸运”与“不幸”之间周折,至于幸运多一些还是不幸多一些,有时候真的不全然在于“运气”,而在于你一念之间的抉择。像刘女士的幸运,正是在于最终作出了明智的抉择,否则一切又会是另一番情形了。

(责任编辑:余渭霞)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相关专题
求医就诊小贴士第30期:确诊主动脉夹层 意味着收到死亡通知书吗?

心脏外科每一台手术都是要么生要么死,主动脉手术又是心脏外科手术中难度最大的,风险也是最大的。主动脉疾病主要包括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狭窄等。在主动脉疾病中,最为凶险的疾病叫主动脉夹层,甚至被称为“夺命高手”。面对如此急症,生死关头选择手术抑或保守治疗呢?39健康网请武警广州总队医院心外科陈海生主任为大家解答。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