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房颤抗凝治疗共识出台 胡大一呼吁关注房颤卒中

2012-09-06 14:18:31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首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日前在北京发布,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健康教育仁心名家胡大一教授提醒,加强对房颤及其引发的中风的预防,降低缺血性卒中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是全社会共同需要参与和重视的疾病预防工作。

   重视房颤早期筛查和诊疗、提高基层医生对房颤管理意识、科学进行卒中风险的评估……首部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日前在北京发布,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健康教育仁心名家胡大一教授提醒,加强对房颤及其引发的中风的预防,降低缺血性卒中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降低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是全社会共同需要参与和重视的疾病预防工作。【进入2012中国健康年度总评榜参与投票,见证年度健康榜样诞生!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心律分会、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心律失常联盟(中国)组织国内专家共同制定,旨在促进并规范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房颤卒中危机日益加剧

  胡大一教授介绍说,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2004 年所发表的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0.91%,女性为0.65%,患者人数总共约500万人。 “房颤是卒中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所造成的后果比非房颤引发的卒中更为严重。房颤所致卒中不仅能显著增加致残率、增加卒中复发危险,还使卒中的死亡率增加1倍。”

  有数据表明,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生率(约5%)是无房颤患者的2~7 倍。

   为此胡大一教授呼吁,积极签署《全球心房颤动患者公约》,共同关注房颤卒中预防,共同倡议房颤患者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以预防卒中的发生。

  2011年,六个患者组织所成立的督导委员会连同来自20个国家的39个患者组织的代表们共同制定了《全球心房颤动患者公约》。该公约的建立提出了一个全球性的统一意见,这包括向有关决策者、医疗服务提供者、纳税人和各国政府提供重要的行动建议以拯救生命,减少疾病负担及巨大的相关医疗费用。

  抗凝治疗有效降低房颤卒中风险

  “对于具有卒中风险的患者,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可显著降低卒中的发生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急重症中心顾问专家朱俊教授指出。

  虽然国内外相关指南均建议具有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应进行抗凝,但迄今相当多数患者并未得到合理的治疗。朱俊教授指出,“由于对于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危害认识不足,同时对出血风险过分担忧,加上现有抗凝药物使用的局限性,使得我国大多数房颤患者并未得到抗凝治疗。” 实际上,只要遵照相关指南原则, 正确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按要求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获益远超过其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共识》指出,在确定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之前,需进行卒中风险的评估。目前CHADS2 评分系统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评估工具,具有简单、方便和快捷的特点,能有效预估患者的卒中风险。CHADS2评分≥1的房颤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应采取抗凝治疗来预防卒中。

  新型口服抗凝剂,优化治疗效果

  在房颤卒中预防中,目前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药物是华法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继鸿教授指出,“华法林使用局限性较大,如疗效不可预测、需要患者定期验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将剂量调整到有效且安全的范围内,同时由于与其它很多药物和食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因此与有些药物合并使用的过程中需加强监测并严格控制饮食,这使得很多患者难以坚持用药。”

  郭教授指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的上市将为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新手段。这些药物具有用法简便、药代动力学特性稳定、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指标、较少受食物和其他药物影响等优点,且均经过大型的全球性临床研究证实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如ROCKET-AF研究结果显示,在预防房颤患者卒中或体循环栓塞方面,口服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在具有不差于甚至优于华法林的疗效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患者颅内出血与致死性出血发生率。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这些优点,将有助于提高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覆盖率和依从性。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谭观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胡大一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心脏中心

胡大一、男、1946年7月生,中共党员,国家突出贡献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心内科主任。 1965年进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70—1993年进入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北大医院)内科,历任心内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协助代培博士研究生等;1974年参加周总理派出的河西走廊医疗队;1975—1978年北京阿里医疗队长;1985—1987年经考试由WHO项目资助先后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和芝加哥伊利诺大学做访问学者;1989年1月—5月在徳国东柏林洪堡大学研修;1993年11月—2000年6月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研究所所长;2000—2011年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血管研究所所长;2000—2004年兼任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病中心主任;2003—2005年兼任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院长;2000—2005年创办民营心血管医院——医星医院,任院长;2003—2006年兼任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脏中心主任;2006—2008年兼任南京明基医院心脏中心主任;2007年兼任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主任;2010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心血管病内科学系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主任;2012年至今任北京和睦家心脏中心主任,心脏康复主任;2013年任淄博胡大一心血管病医院院长;2015年任北京市第一中西结合医院心脏康复中心主任。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