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糖尿病治疗的“三三三”现状

2012-11-05 10:42:15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全球第六个联合国糖尿病日“强效降糖  捷伴健康”媒体会上表示:面对9240万的糖尿病患者,我国糖尿病教育仍然不能满足需求。

  专家呼吁:加强糖尿病疾病教育,控制血糖“精准”达标

    2012年11月5日是全球第六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在中国,尽管近年来糖尿病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副主席、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纪立农教授在“强效降糖  捷伴健康”的媒体会上表示:面对9240万的糖尿病患者,我国糖尿病教育仍然不能满足需求。

    目前,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了积极的治疗,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没有规范治疗,更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没有得到治疗。更为严峻的是,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高达70%以上的患者都无法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他呼吁,进一步加强糖尿病教育工作的深度和普及面,改善糖尿病治疗的“三三三”现状,控制血糖达标,已经刻不容缓!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杨文英教授认为:血糖达标率低是全球糖尿病治疗中的突出难题,而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方案——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的创新研发有效地克服了这一困境,帮助患者实现“强效降糖、减少低血糖、保护胰岛细胞”的控糖目标,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利器。

  控糖需“三管齐下”:强效降糖、避免低血糖、保护胰岛细胞

  近日,刚确诊为型糖尿病的张阿姨(化名)突然在家中晕倒,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经检测,张阿姨的即时血糖为1.4mmol/L,被诊断为低血糖。其实,张阿姨在服用降糖药后,已经几次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出汗等,但一直未予以重视,也没有及时就诊,从而引发严重后果。“像张阿姨这样的病例,在型糖尿病治疗中屡见不鲜。

    事实上,一次严重的医源性低血糖和由此引发的身体伤害很可能会抵消一生控制高血糖所带来的益处。”纪立农教授对此强调,“糖尿病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在不造成低血糖的情况下,持久、严格、精准地将血糖控制达标,否则会加快病程,导致心脑血管、眼、肾等多方面的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此外,由于Ⅱ型糖尿病是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衰退而引起的血糖控制持续恶化,因此,在降糖的同时,患者还应关注胰岛功能的综合保护。”

  杨文英教授表示:“传统的口服降糖药主要是针对胰岛素抵抗和血糖控制,但未能对改善和修复胰岛β细胞的功能起到作用。因此,长时间用药后,很可能会使血糖控制的有效性降低。而以西格列汀为代表的DPP-4抑制剂则可根据人体内血糖的高低来自动调节胰岛素分泌,从而缓解了胰岛β细胞的过度工作,改善其功能指标。所以,这类基于肠促胰素的口服降糖药可以实现有效性‘保鲜’的强效降糖,且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同时还能保护胰岛功能,延缓病程的发展。”

  “降糖抑糖”协同作战,直击疾病三大缺陷

  杨文英教授还指出:由于型糖尿病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发展,很多患者需要通过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才能达到降糖目标。

  “当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或者说出现降糖药有效性下降时,就会迫使人体内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来平衡体内的血糖。长此以往,胰岛β细胞的功能就会受损,胰岛素的分泌能力也会下降,从而导致降糖能力减退。”杨教授形象地解释,“这就好比是一台空调,如果冷气不足,就无法缓解室内的温度,促使空调不得不长期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久而久之,机器必定有所损坏。”

  “因此,当患者出现单药治疗血糖控制瓶颈时,应及时前往医院,遵医嘱进行联合用药。目前,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型糖尿病联合用药的‘黄金搭档’,这两种不同机制的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可通过‘降糖和抑糖’的原理,直击疾病3大缺陷——胰岛β细胞胰岛素缺乏、胰岛素抵抗和肝糖原过度输出。”杨教授进一步说明,“DPP-4抑制剂好比是空调维修员,可以修复空调的‘胰岛β细胞’功能,使其继续工作。而二甲双胍就像是制冷剂,加入后就能使空调变得冷气十足。”

  据悉,由世界制药企业的领先者——默沙东研发的新型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捷诺达”目前已经得到了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捷诺达”是全球首个DPP- 4抑制剂(西格列汀)和二甲双胍的复方制剂,将于明年在中国正式上市。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杨文英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内分泌科

杨文英,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后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大内科主任,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前主任委员、亚洲糖尿病学会副主席、国家科技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科技部国家863计划专家库专家、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卫生部慢病预防控制委员会委员,糖尿病专业委员副组长,中央保健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华糖尿病杂志》主编,《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编委等多家杂志编委。学习工作经历:1970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1979-1981年协和医院内分泌科研修。1985-1988年在荷兰Groningen大学附属医院深造。1988-今年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就职,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主任,大内科主任,北医教研室主任,中日友好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专业特长:国内著名的内分泌专家,擅长治疗内分泌疑难病包括垂体病、甲状腺病、糖尿病、肥胖病等。特别在糖尿病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主要从事中国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病状况及发病因素的研究,同时专注脂毒性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卫生部课题,例如参与完成了著名的“大庆糖尿病研究”、主持完成了1994年牵头进行了19省市大规模糖尿病普查(卫生部课题94-1-093),为了解我国糖尿病流行动态提供了宝贵资料,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研究结果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评价。2007年主持完成了中国糖尿病、代谢综合症患病率流行状况的调查和发病相关因素的系列分析。进行了全国近5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目前我国成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高达14%。该研究建立了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数据库,构成了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基地网络,代谢综合征患者来自于全国不同地域,样本具有代表性,这些都为进一步干预治疗代谢综合征打下了坚实的研究基础。近年来首先在国内开展了脂毒性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同时参与或牵头了全国多中心的临床药物观察研究,担任国际多中心药物研究的中国负责人,在新药观察研究中,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在全国的糖尿病继续教育工作中作出了较多的贡献。近几年已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文章的国际著名杂志包括Diabetes Care,N Engl J Med, Circulation,Euro-Heart J,Nutrition Nournal等,并受邀为《英国医学杂志BMJ  2010- May-293》和《Indian J Med Res撰写2010年世界糖尿病日的特邀述评》撰写述评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荣获2001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

相关专题
求医就诊小贴士第2期:妊娠糖尿病该去看妇产科还是内分泌科?

糖尿病是内分泌科的重要疾病之一,不少糖尿病患者,在诊断糖尿病和控制血糖的过程中,都需要定期去内分泌科就诊。妊娠糖尿病是指怀孕前未患糖尿病,而在怀孕时才出现高血糖的现象,那么,发生妊娠糖尿病患者究竟是应该像普通糖尿病患者一样去内分泌科就诊呢?还是应该去妇产科就诊呢?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