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致死率超高的慢阻肺,钟南山团队新研究表明早期干预效果好

2017-09-15 18:38:5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近日,一项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牵头、国内多家医院参与的,针对早期慢阻肺治疗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该研究结果显示,噻托溴铵治疗早期慢阻肺患者能有效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急性加重,同时观察到了肺功能下降的速率有所减缓。

  慢阻肺,很多人对此并不熟悉,事实上,它目前是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全球每年约有320万人因此死亡,在中国,慢阻肺已成为最致命三大健康杀手之一,死因排名为单病种第三。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的患病率达8.2%,即目前我国约有4000万慢阻肺患者。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空气污染、吸烟等因素的影响,慢阻肺的患病率仍在上升 。

  仅有25%的慢阻肺患者就过医

  超70%患者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慢阻肺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肺功能会逐渐下降,最终导致死亡。然而,这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的常见病,却仅有25%的患者就过医。这与慢阻肺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有关。

钟南山

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教授和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冉丕鑫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前期的研究发现,超过70%的慢阻肺患者属于早期患者。

  早期慢阻肺的症状通常比较轻微,或者没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症状,如呼吸困难等。钟南山院士表示,当气道畅通率降低50%以上,才会有明显的气促感。

  绝大部分的早期的慢阻肺患者没有主动就医,直到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明显的症状时再进行干预,此时,患者的肺功能往往已经明显受损。而晚期慢阻肺的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致残率和再住院率都很高。

  “早期的慢阻肺没有医生关心,患者也不当一回事。”钟南山院士说。

  无症状就不用干预吗?

  研究显示早期治疗可改善肺功能

  无症状=不用干预吗?

  钟南山院士表示,事实上,慢阻肺患者的早期肺功能下降更为迅速,若能找到有效的方法对早期的慢阻肺患者进行干预,不仅可以及时防止肺功能的快速减退,还可以减缓疾病的进展速度,减少疾病发展至晚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巨大痛苦和负担。

  近日,一项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牵头、国内多家医院参与的,针对早期慢阻肺治疗的大型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该研究结果显示,噻托溴铵治疗早期慢阻肺患者能有效提高肺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和减少急性加重,同时观察到了肺功能下降的速率有所减缓。

周玉民

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周玉民教授

  Tie-COPD(全球首个大型噻托溴铵治疗早期慢阻肺临床研究) 是针对早期没有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的慢阻肺患者进行用药干预的研究,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之一、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周玉民教授介绍说,该研究的许多患者是通过社区筛查入选的,因为早期慢阻肺患者很少到医院就医。研究选择目前慢阻肺治疗的主流治疗药物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噻托溴铵作为研究药物,安慰剂作为对照组,观察了治疗2年期间患者肺功能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急性加重、安全性等。研究结果发现,噻托溴铵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急性加重的风险。

  钟南山院士指出,该研究结果对于早期慢阻肺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证明了在症状相对较少的早期慢阻肺患者,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噻托溴铵,能给患者带来显著的临床获益。这给慢阻肺的治疗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启示,我们需要转变慢阻肺的诊治观念,对慢阻肺做到“早诊早治”,就像早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那样,从而及早地挽救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吸烟、油烟暴露重等高危人群应筛查慢阻肺

  目前,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冉丕鑫

文章的通讯作者、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冉丕鑫教授

  吸烟、生物燃料、大气污染是慢阻肺发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冉丕鑫教授呼吁,常处于高危风险下的超过40岁的人群应排查慢阻肺:

  长期抽烟的人群;

  长期暴露在厨房油烟,尤其是使用生物燃料的的人群;

  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

  长期处于重度空气污染地区的人群等。

  钟南山院士建议,反复出现咳嗽、咳痰、气喘的人群,应当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做肺功能检查,争取尽早明确诊断并开始治疗,切莫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研究背后的故事:

  该研究共花费了8年。

  因为研究时间长,部分学生因此没法进行毕业答辩。

  作者署名共55名,事实上该多中心的研究参与人员多达数百名。

  早期无症状患者的筛查得到了基层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大力支持。

  临床研究患者丢失率的平均一般为50%,该研究远低于平均水平,和病人搞好关系是关键,部分研究者长期居住在基层。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钟南山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内科

1960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并留校任教。1970年到广州医学院进修。1979年4月到英国进修。1981年8月回国。1984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85年后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为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分会理事。同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并获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3年受到广东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1995年任博士生导师,同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0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获政府通令嘉奖,1992年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钟南山于1996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医药与卫生工程学部院士,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著名呼吸内科专家。1998年6月起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工程学部副主任。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5月荣获“中国医学基金会华源医德风范奖”。2005年4月13日当选中华医学会第23届会长,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华医学会七任会长中的第二位学者,此前多年,中华医学会会长一直由各任卫生部部长兼任。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2003年,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在SARS(中国大陆地区民间通称为“非典型肺炎”)猖獗的非常时期,钟南山不但始终在医疗最前线救死扶伤,还积极奔赴各疫区指导开展医疗工作,倡导与国际卫生组织之间的密切合作,因功勋卓著,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时被广东省荣记特等功,被广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称号。  1981年回国。历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呼吸内科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总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曾受聘为国际胸科学会特别会员、国际胸科学会亚太分会理事、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及剑桥国际学会会员,并作为中国的唯一代表参加“全球哮喘防治方略”的制定。现任中华医学会会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广州市科协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高氧/低氧与肺循环关系研究。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主任委员,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学会特别会员,亚太地区执委会理事。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中国呼吸疾病科研与临床医疗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  钟南山主持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国家攻关课题、卫生部及省科委重点课题,有13项成果获得了卫生部、国家教委、广东省科委及广州市科委的奖励。其中,制作的GD微型最高呼气流速仪获1980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转基因因子研究》获1982年广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哮喘及气道高反应性》获1994年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他从自己获得的广州市科技进步金鼎奖的奖金中拿出一半(5万元),用来奖励在科研中取得成绩的年轻人。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肺气肿
擅长肺气肿专家更多
  • 陶凯主任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结核、肺心病、迁延性肺炎、肺癌、肺结节病、气胸、肺囊肿、支气管扩张及其他呼吸系统疑难杂症等疾病的治疗

  • 王丽冰齐齐哈尔建华医院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内科疾病,包括肾病、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急慢性肾衰、肾炎、泌尿系感染、高尿酸血症等)。心血管内科(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呼吸系统内科(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炎)、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 史锁芳主任医师江苏省中医院

    擅长领域:肺系病:哮喘、顽固性咳嗽、慢阻肺、支扩、肺纤维化、肺心病、病毒性发热等。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