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脊柱侧弯可发生在任何年龄 早查早治40-60度侧弯也可保守治疗

2017-09-24 23:31:17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杨军林教授表示,早期脊柱侧弯在外观上并不明显,尤其是穿着衣服时不易被发觉。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95%的患者只需经过形体、支具和康复的保守治疗,即可控制病情,无需进行手术。对于早发性的青少年患者,即使侧弯达到40-60度,按国际侧弯治疗原则本需手术的,也可保守治疗。

  小暖,刚上初中,高高瘦瘦的,看上去没什么异常。但在大半年前学校体检筛查中,她被发现脊柱侧弯,还是S型双弯——分别为28度和32度。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杨军林教授表示,早期脊柱侧弯在外观上并不明显,尤其是穿着衣服时不易被发觉。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95%的患者只需经过形体、支具和康复的保守治疗,即可控制病情,无需进行手术。对于早发性的青少年患者,即使侧弯达到40-60度,按国际侧弯治疗原则本需手术的,也可保守治疗。

  任何年龄均可能发生脊柱侧弯

  一分钟教你自测是否有脊柱侧弯

  脊柱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脊柱侧弯是一种危害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如不及时发现及治疗,可发展成非常严重的畸形,严重者可致心肺功能障碍,乃致瘫痪死亡。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杨军林教授表示,从婴儿到老人,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出现脊柱侧弯,特别是生长发育期的学生和长期久坐的officer。

  青少年是脊柱侧弯的高发人群。2013年9月,在广东省教育厅、广州市教育局、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中山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和新苗基金的支持下,杨军林新苗公益团队对广东省内广州、深圳、珠海、汕头等试点城市部分学校的37万中学生进行了脊柱侧弯公益筛查,筛查结果显示广东省青少年学生的脊柱侧弯患病率高达5.4%。2015年,该团队又对广州、中山市的40余万中小学生启动了国内首个地毯式脊柱侧弯普查,普查出大量可疑脊柱侧弯学生。

  但成年人并非对脊柱侧弯“免疫”。事实上,长时间错误坐姿、久站、缺乏运动,以及经常使用电脑、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等习惯,极易对脊柱造成很大的负荷,officer们也容易出现脊柱侧弯,引起腰背部酸累、疼痛。这其中,有一部分是青少年时期脊柱侧弯较轻未能被发现,至成年骨骼发育成熟后出现腰背不适症状就诊后才被发现的。

  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出现驼背等症状,杨军林教授也建议进行脊柱侧弯检查——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退变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增长,这种发病率约为6%~15%,这是引起老年患者驼背、腰背痛、下肢痛、间歇性跛行的重要因素。

  早期脊柱侧弯并非马上弯腰、驼背,些许侧弯在外观上并不明显,尤其是穿着衣服时不易被发觉。杨军林教授建议,在洗澡、游泳时,不妨让家人、朋友帮看看脊柱直不直,特别是在10-15岁期间的孩子。下面的步骤图可以帮助你一分钟内学会自测脊柱侧弯。

  

 

  STEP 1

  脱去上衣,背对检查者站立,双脚并拢,双膝伸直,手臂放松,置于身体两侧。

  STEP 2

  直腿弯腰至90°,检查者坐于患者后方,双目平视背部,前后左右四个方位观察。

  

 

  STEP 3

  若发现:双肩不等高,双侧胸廓或乳房不对称,双侧肩胛骨不等高或一侧隆起,双臂和躯干的间距不等或腰凹。

  STEP 4

  若发现:躯干往一侧偏移或棘突弯曲状,一侧臀部隆起,一侧背部隆起,双侧背部不对称。

  

 

  STEP 5

  如有以上症状,建议拍摄脊柱X光片以准确评估:全脊柱拼图(含下颌至双髋),站立位,正侧位。

  STEP 6

  根据脊柱X光片,若侧弯角度大于10°,则可诊断为脊柱侧弯;建议尽快就诊确认治疗方式,以防侧弯加重。

  如果对自查把握不准或自查发现有问题,大家可以通过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的官方线上问诊通道,上传照片让专家给予建议。据介绍,关注“新苗脊柱门诊”公众号,即可通过在线咨询、在线预约、普查复诊等的渠道,第一时间与新苗专家教授线上沟通咨询。

  早查早治

  95%脊柱侧弯可以保守治疗

  虽然脊柱侧弯患病率高,但是如能早发现、早治疗,95%的患者只需经过形体、支具和康复的保守治疗,即可控制病情,无需进行手术。

  “但即使进行了普查,仍然有很多孩子并没有及时就诊。由于孩子病情当时并不严重,许多家长会忽视及时治疗的紧要性。”杨军林教授表示,“然而,青少年脊柱侧弯发展非常快,有些孩子拖三个月,弯度就增加10°。如果这些被筛查出的可疑脊柱侧弯学生没有及时复诊、治疗,普查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有一个孩子,原本只有10多度,没有进行干预,一年以后发展到了50多度”。杨军林教授强调,早发现了,还一定要尽早接受正规治疗。

  2016年,杨军林教授团队成立了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创建了包括筛查、观察锻炼、医学形体训练、支具、强化治疗、手术和康复的完整新苗脊柱侧弯防治体系。在该体系帮助下,99%的轻度脊柱侧弯患者,可在不影响学习生活的情况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新苗治疗体系让4000余名脊柱侧弯学生得到康复和有效控制,避免了手术。

  5年验证

  早发性40-60度的脊柱侧弯也可保守治疗

  脊柱侧弯手术号称“皇冠手术”,难度高、风险高,费用更高达数十万。目前,杨军林团队已成功为近2000名脊柱侧弯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无1例严重医疗事故发生。但他却希望有不再需要做脊柱侧弯手术的那一天。

  “通过三年地毯式筛查,预计广州市需要脊柱侧弯手术的青少年患者将会寥寥无几。”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团队深研保守治疗。

  目前,已有200多例早发性40-60度,按国际侧弯治疗原则本需手术的脊柱侧弯青少年,运用新苗体系进行保守治疗,随访3~5年后验证,部分纠正率达到50%左右,实现矫正脊柱侧弯无需手术。

  “但是,这类患者一定是12、13岁这样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青少年。一旦骨骼成熟,这种程度的脊柱侧弯依然只能手术。”杨军林教授一再强调,“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这一成果经过5年验证后才发布,杨军林教授表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短期的成效是不确定的,一定要等到骨骼成熟后终止治疗才算成功。同时,他提醒家长,千万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真正有效的治疗需要长期跟踪,千万不要只看即刻效果,既耽误了治疗又浪费了时间和钱财。

  新苗故事:共创爱的传奇

  2008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在杨军林教授带领下成立,主要成员均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从美国、欧洲、日本等长期学习归国的博士教授,组成了国内唯一多科室合作的脊柱侧弯团队。

  2010年,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共同成立了杨军林新苗公益团队和新苗基金,为贫困脊柱侧弯患者提供帮助。近7年间,杨军林新苗公益团队在新苗基金、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红十字、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及不少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已顺利为205例贫困脊柱侧弯患者提供了手术治疗。

  2017年9月24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侧弯中心、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新苗公益团队共同主办的“相聚新苗 共创爱的传奇”活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活动现场,中山一院脊柱侧弯中心杨军林新苗公益团队,与患友们亲密互动,开展签书及爱心义诊活动,免费为孩子们进行仔细的脊柱筛查及诊断,数十名家长带着孩子来到现场,请公益团队的专家为他们答疑解惑。

   广东省新苗脊柱侧弯预防中心在线留言、在线咨询、在线答疑等:微信公众号【新苗脊柱门诊】和【新苗脊柱侧弯中心】(通讯员:彭福祥)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瘫痪
  • 珍宝丸

    清热,醒脑开窍,舒筋通络,干黄水。用于瘟热、陈旧热症、白脉病,四肢麻木,瘫痪,口眼歪斜,神志不清,痹症,痛风,肢体强直,关节不利。对白脉病有良效。[详细]

    去看看 ¥50.5
  • 扎冲十三味丸

    祛风通窍,舒筋活血,镇静安神,除湿。用于半身不遂,口眼斜、四肢麻木、腰腿不利、语言不清、筋骨疼痛、神经麻痹、风湿,关节疼痛等症[详细]

    去看看 ¥32.57
  • 益脉康胶囊

    活血化瘀,有改善脑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心肌对缺血缺氧的耐受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出血后遗瘫痪,眼底视网膜静脉阻塞,冠心病,血管炎性皮肤病,风湿病。[详细]

    去看看 ¥14.7
擅长瘫痪专家更多
  • 王家勤主任医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癫痫、小儿脑性瘫痪、多发性抽动,多动症,智力低下,小儿化脓性脑膜炎、小儿病毒性脑炎、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小儿格林巴利综合征、遗尿...

  • 马逸主任医师辽宁省人民医院

    擅长领域:小儿脑瘫、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外科治疗。

  • 姚欣艳副主任医师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领域: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偏侧面肌痉挛、急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各种神经痛、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中枢神经系统各类感染性疾病、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肝豆状核变性、特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运动神经元病、多系统萎缩、癫痫、癫痫持续状态、偏头痛、紧张性头痛、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脑性瘫痪、缺血缺氧性脑病、脱髓鞘脑病、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遗传性共济失调、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炎性肌病、睡眠障碍、眩晕症、神经症、自主神经功能不全、雷诺病、全身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毒和药物不良反应所致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