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是中原地区一年中天气最热、白天最长、阳气最盛的三、四十天,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中旬,简单的理解是:"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伏天的说法起源于春秋时期的秦国,《史记·秦纪六》记载:“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初伏。”唐人张守节曰:“六月三伏之节,起秦德公为之,故云初伏,伏者,隐伏避盛暑也。”
中医特别强调顺时养生、应季养生、整体养生,防暑解暑是夏季养生的重点,自我从起居、饮食、运动、情绪、环境等方面多加注意,再配合中医经络和药物调理,可谓中医防暑解暑方略大全。
1、起居:
①晚睡早起,劳逸结合,把锻炼身体或一些必要的户外劳作放在相对凉爽的早晚,避免天大热时外出暴晒;
②有条件中午多休息,午休一般建议半小时左右,但在夏天宜稍长一些,1—2小时都可以;
③穿衣宜透汗透气,以棉质或竹质的为主;
④适当勤洗澡,温水洗澡更容易使体内热量宣散;
⑤躺卧时搭配凉席、凉枕、凉被有助于降温解热;
⑥工作居住环境要注意通风,必要时可使用空调风扇,温度不宜过低,一般在26—28℃左右,能不用就不用,不应遏住汗,而要使汗出通畅,同时避免过多或过少;
⑦要保证大便通畅,不干不粘不滞,消除里热也会明显减轻外来之暑热。
2、饮食:
①关于饮:多饮温白开水,汗多时要喝一些淡盐水,常饮绿茶可以解暑;还可以喝绿豆汤、绿豆红豆饮;西瓜皮、冬瓜皮也可以煮成水喝。浮小麦味甘、性凉、入心经,除虚热、止汗,煮水是心脾虚弱者抑郁焦虑悲伤者夏天不可多得的饮品;北京著名的消暑饮料酸梅汤,原料有乌梅、山楂、甘草、陈皮、冰糖等。
②关于食:夏季天热,人消耗能量少,因此进食量也要少些,少吃辛辣油腻及肥甘厚味,多食含水量高的凉性蔬菜瓜果:西瓜、黄瓜、冬瓜、丝瓜、苦瓜、甜瓜、南瓜等,还有蔬菜:芹菜、油麦菜、莴笋、圆白菜、茄子、西红柿、豆角、藕,丝瓜叶、地瓜叶、马齿苋等。菌藻类海带、紫菜、蘑菇、木耳、银耳都可以搭配一些。尤其注意的是主食一定要以含皮谷物为主,因为谷皮多为凉性,可以清热解暑。
3、运动:
要以休闲散步、慢跑快走为主,适当练一些八段锦、太极拳、瑜伽,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又舒筋活络,保养气血。腹式呼吸运动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尤其适合久坐者和失眠者。喜欢剧烈运动的人要根据体质、年龄、习惯选择适宜的时间段和运动量,地点也最好在,有温和阳光的场所,“勿厌其日”。
4、情绪:
心静自然凉,夏天特别需要平静平和。动脑不动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物我两忘,避免不必要的烦怒、悲忧、思虑、担心等。
5、环境:
由于夏天天气热,室内空气甲醛等有毒气体释放增多,更要注意通风;运动依然要选择户外空气好的地方,有条件到北方的海边、森林、草原旅游、居住。
6、中药调理:
①外用调理:可以在血流丰富的地方比如腋窝、肘窝、前胸等涂抹风油精、花露水,小孩可以用一些痱子粉、马齿苋煮水药浴,防治痱子效果也不错;
②内服调理:可喝一些菊花茶、荷叶茶、淡竹叶茶、薄荷茶等中药茶,乏力者另加西洋参3g左右。夏天爱流鼻血的人,用白茅根30g、桑叶10g煮水喝非常有效。
7、经络调理:
如果有条件,在以上调理基础上配合中医针灸、按摩、罐疗、刮痧、刺络放血等,防暑解暑效果会更好,常用风池、大椎、曲池、合谷、足三里等穴清热解暑,化湿调中,疏经通络。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若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肾功能持续坏转,将有可能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各种肾脏替代治疗均需要高额的医疗花费。2012年4月26日上午10点,广东省中医院携手39健康网,在大德路总院健康广场合作举办了一场名为“慢性肾脏病调养方法及夏季养生”的专题讲座。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胃肠肝胆等)、风湿痹病、鼻炎、咽炎、咳嗽、头痛、眩晕、耳鸣、心悸、冠心病、失眠、虚证及小儿感冒、咳嗽、纳呆、腹痛、腹泻、便秘等病证。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