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水肿是一种临床常见症状,但出现下肢水肿后,很多患者非常困惑。为什么有些下肢水肿看外科,有的就需要看内科呢?又该如何区分呢?这也就造成患者通常在生病后不知挂什么科室而烦恼,挂错科室对于患者来说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对于医院乃至医生来说,实属资源浪费。
针对下肢水肿该挂什么科,这一问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外四科张凡帆医生,根据临床上一些常见的情况,给出以下建议。
下肢水肿一般分为可凹陷性和不可凹陷性的,可凹陷性就是指水肿在胫骨前、内外踝尖这些皮下组织比较薄、骨性标志比较突出的地方按压以后能见到“坑”的水肿,皮肤也经常显得有点亮晶晶的;不可凹陷性就是我们看着腿很肿,但是皮肤比较粗糙而且按下去没什么“坑”,但是患者觉得腿非常胀,比正常时候明显增粗。
一、看内科的下肢水肿
由内科疾病导致的下肢水肿,双侧肿胀程度基本一致,而且休息以后没有明显缓解。如果在下肢水肿的基础上,合并有严重的高血压,尿里有泡沫,或者体检提示尿里有蛋白,肾功能异常,需要到肾病内科就诊。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感冒后出现的双下肢水肿、并伴有血尿或蛋白尿的儿童或者青少年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儿科就诊,警惕是否发生了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炎。
如果除了下肢水肿还合并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日常还出现喘憋胸闷,甚至夜里不能平躺,需要先到心内科就诊,明确是否存在心衰。
如果水肿不局限在下肢,是全身性的,特别是严重浮肿,要考虑低蛋白血症,这个时候需要了解引起低蛋白的原因,到相关科室比如消化科、肿瘤科等等就诊。
如果下肢水肿是不可凹陷性,同时并见畏寒,乏力倦怠,颜面水肿等症状,要考虑是不是存在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情况,这时候需要到内分泌科就诊。
二、看外科的下肢水肿
如果是突然出现的单侧肢体剧烈肿胀,合并有疼痛、患肢皮肤颜色变红、温度明显升高,这时候需要高度怀疑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也可能是下肢丹毒,这时候需要尽快到周围血管科门诊就诊。
如果是长期慢性的下肢水肿,双下肢水肿程度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但是水肿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平躺后或者下肢抬高后能减轻,那么这时候的下肢水肿可能是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引起的,也需要到周围血管科门诊就诊。而淋巴水肿的患者一般有淋巴清扫手术的病史,这时候一般也是到周围血管科就诊。
以上列举的都是一般情况,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用药以后出现的下肢水肿,和用药密切相关,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到开具药品的相应科室就诊,请大夫调整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临床上有一些患者虽然表现为下肢水肿,但是他们的病因是混杂的,不同的原因导致了同一个症状,这个时候就诊一定要有耐心,交给医生来判断,只有准确的揪住“凶手”,我们才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获得理想的疗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主治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
擅长领域:在吉林三甲医院从事中医、针灸理疗工作二十余年。曾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研修,曾受俄罗斯政府邀请从事中医、针灸等中医诊疗工作。撰写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并亲自带教多名中医进修学生。擅长风湿、类风湿、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各种关节肌肉疼痛,中风偏瘫、痿症、哮喘、癫痫、呃逆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软组织、肌肉等疾患的诊疗。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