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上午,54岁的张先生(化名)第一次尝试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按照医生的语音指示,自行吞服胶囊、接受胃镜检查,医生则在另一房间完成对他的检查。
说起这次的新体验,张先生称,此前因为恐惧心理从未敢做胃镜检查,“这次做胶囊胃镜感觉很轻松,躺一会就检查好了,戴着口罩完成检查不必担心交叉感染。”
受检者接受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
医生在操作室对受检者进行检查
疫情防控常态化 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保障医患安全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旻湖指出,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分泌物和气溶胶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都不可小视,还存在消化道传播的风险,有研究证实可从粪便中检测到新冠病毒。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旻湖
疫情期间,各大医院的常规内镜检查和消化科门诊均处于停摆状态,患者的就诊需求亟需解决。
为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始推行“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
磁控胶囊胃镜无需插管,属于非侵入式检查方式,有效解决检查过程中的交叉感染难题。患者在检查时可以全程佩戴口罩,没有口腔黏膜暴露风险。胶囊一人一颗、一次性使用不回收的特点,避免了交叉感染,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清洗消毒压力。
“健康人群的胃部检查,胃病胃癌的初筛,以及有胃痛、胃癌家族史等人群,如果不能忍受插管胃镜的不适,可以选择磁控胶囊胃镜检查。”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肖英莲说道。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肖英莲
现在疫情进入常态化,各项医疗工作量呈逐步递增状态,医院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诊疗恢复”。陈旻湖认为,“无接触式磁控胶囊胃镜检查”适合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临床需求,成为各大内镜中心恢复诊疗的首选。该检查方式还能借助5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及远程技术实现各院区之间的远程检查,造福更多百姓。
凸显检诊分离优势,推进消化道肿瘤筛查关口前移
中国是胃癌大国,发病率高,然而传统电子胃镜操作门槛相对较高,内镜医生资源相对短缺且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导致筛查率低,很多胃癌患者“发现即晚期”。便捷的磁控胶囊胃镜检查方式,促进了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胃癌筛查,对降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起到重要作用。
据介绍,华南地区已经建立了资源共享平台,患者就近在“家门口”做检查。肖英莲告诉39健康编辑,“患者做完检查,基层医院会将采集图像上传至统一阅片平台,由专业阅片医生诊断。一旦发现特殊病例,或当地医院无法处理的病情,绿色就医通道将立即把患者转诊到三甲医院接受后续治疗。”
为推进消化道肿瘤筛查医联体建设,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磁控胶囊胃镜操作员培训基地为依托,积极开展操作员培训。
“操作员需经过正规培训,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图像采集,考试合格后,操作员获得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培训学院颁发的证书才能上岗。”肖英莲说。
陈旻湖表示,“随着5G时代的来临,磁控胶囊胃镜检诊分离的优势将会进一步凸显,对实现更广范围的胃病检查,尤其是胃癌筛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磁控胶囊胃镜将在医疗影像大数据分析、远程互联互通等方面持续发力,让优质的医疗资源得以在更大范围共享,助力消化道疾病防控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内科疾病,尤其是在呼吸系统(如急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和消化道疾病(如胃肠炎,胃溃疡,脂肪肝,肝炎,胆囊炎等)诸病种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领域:呼吸疾病、小儿顽咳、哮喘,经产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胆病等。自拟双石汤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小金丹治疗慢性肝炎血瘀证疗效显著。
擅长领域:呼吸系统疾病(如: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发绀、困难,胸闷、心悸、打鼾……)及老年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胸部肿瘤、呼吸衰竭、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胃肠功紊乱、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风湿……)的诊断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