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推动创新药落地、完善公卫体系......医药卫生界代表委员都说了啥?

2021-03-10 18:21:2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十四五’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2021’“声音?责任”医药卫生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在云端召开。

2021年3月4日,全国两会召开之际,由中国医药行业24家协(学)会共同主办的2021“声音?责任”医药卫生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以下简称“座谈会”)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召开。

来自医药卫生界的39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线参会,围绕“如何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动医药创新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建设?”“如何完善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顶层设计与落地措施?”“如何加强医防融合,攻克薄弱环节,加快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如何加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四个主要议题进行建言献策。

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财政部、工信部、国家药监局、国家医保局以及国家中医药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及行业专家应邀在线观摩会议。

创新药发展仍存短板,如何真正“落地”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恒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孙飘扬表示,在政策支持下,这几年医药创新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药品的审评审批上,审批的新药数量逐年增加,质量也在提高;在创新药医保准入上,临床急需新药进入中国的准入大大加快了,从价格上解决了患者可及性问题。但快速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四个问题:过度重复(PD-1是最典型的案例)、审评审批速度相对国外较慢、缺乏创新药价值评价体系、打通医保最后一公里。

备受关注的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今年的会议上被反复提及。多位代表、委员表示,集采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更应促进药企之间协同发展,降低创新药品研发制造的成本和时间,让制药企业有能力研发出临床急需的创新药。

全国人大代表、荣昌生物董事长王威东提出,生物药创新药主要通过谈判方式进入医保,建议取消获批上市生物创新药参与国家医保谈判的时间限制,同时希望在价格谈判时,充分考虑到生物制品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初级阶段,研发的费用、周期、成本较高,能够在价格和采购量上有一个合理的平衡。

“如果创新药真正到市场以后,在终端销售、使用情况不好,没有真金白银的利润回馈,对未来的创新药也是不利的。”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对王威东表示,对于畅通创新药的临床使用,并非要求每家医院都要把这些药品纳入,而是要根据医院的实力、病人的实际情况来使用。

加速医疗资源“下沉”,强基层

我国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在市场导向的作用下,城乡医疗差距不断拉大。

“缺少高层次医学人才,是西部基层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的主要痛点。”提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疾病医院院长庹必光深有感触。他指出,高层次人才培养,需要多部门系统协调推进。西部落后地区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就业,需要依靠自身造血。庹必光建议,希望支持贵州省医学院校博士点建设,只有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基层去,才能夯实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认为,高素质全科医生的培养是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关键。他提到,在欧美等地的一些发达国家,全科医生占整个医生队伍50%以上,但中国只占9%(大多数学历在本科以下,且都属于转岗),应建立全科医生的培养学制和学科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霍勇指出, 目前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大部分医疗机构“只治不管”,而体检是只检不管,包括基层医疗机构、乡医、村医,大部分也只是“门诊搬家”,比如乡医、村医还是“只看不管”,对病人缺乏长期管理。“我们要建立一个有效的管理体系,使医疗机构治了也要管,使体检机构检了也要管,使基层更多从管理入手。”他说。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丁洁则认为,“强基层最大的问题是提升诊疗能力,家庭医生肯定是重要力量,除此之外,因地制宜、建章立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她提出,各地应根据地区患者情况、疾病谱问题建立起适宜的规范化机制,包括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反馈协调机制等。

补短板、堵漏洞,构建强大公卫体系

多位委员提到,新冠疫情的防控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再次暴露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一些短板,呼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球公共卫生中心主任董小平指出,目前,我国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发展极不平衡的,而且能力相对于临床医疗来说非常薄弱,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在他看来,预防后患,应将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到“国之重器”的战略高度进行谋划。

另外,无论是传染病,还是慢性病,做好防治,首先需要精良的信息情报系统。但是目前医院的信息与疾控的信息,互相也不能直接采集,拿来分析,甚至医院与医院之间用的信息系统可能都不一样。董小平建议疾控改革和公卫建设,应将打造参谋信息部作为其中重要环节。

守正创新发展中医药,加快中药新药研发

“中医药新药审评,医保准入,报销的标准,这些都是出口,但是却严重制约着中药新药的研发,技术的升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这次抗击疫情,中医西医都打了很好的仗,很多都是过去多年的积累,平台技术、人才到这次集中迸发。他建议尽快启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下一轮计划,尽快启动中药注射剂上市再评价,不能一味降价,应该让企业有利可图,健康有序发展。

座谈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就如何完善中医药“传承精化,守正创新”的顶层设计与落地措施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卢传坚认为,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根本,要围绕主攻方向持续深入开展研究,遵循中医药发展的特点,构建一个全链条的研究体系。“从理论体系传承,到临床、物质基础、诊疗技术、诊疗标准的制定、创新中医药研发到产业转化,全链条每一环节都需要进行整体布局。”

她提到,一线研究人员应该重视理论的传承创新,要把握好每个病核心的病机,把握国内外最新的进展,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优势,以临床为导向来促进中西医优势互补,引进或者遵循国际规范,严把临床研究的质量关,建立病证相结合的中医诊疗标准,把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有机融合。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