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2024年世界睡眠日:睡眠质量,高比时长更重要

2024-03-18 13:54:23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24年3月21日我们将迎来又一个世界睡眠日,今年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

2024年3月21日我们将迎来又一个世界睡眠日,今年主题为“健康睡眠,人人共享”。健康科学的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提高生活品质,无论性别、年龄,不管我们身处何方,从事何种职业,睡眠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好的睡眠,值得你我共享。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潘集阳教授结合真实案例,为大家介绍睡眠相关的疾病,传递健康睡眠知识。

睡眠质量高往往比睡眠时间长更重要

李先生是一位中年男性,近几个月一直被睡眠问题困扰。他经常晚上睡不着,白天无精打采。李先生妻子注意到他的睡眠问题,打鼾现象频发,俩人还因此争吵过。睡眠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于是李先生在妻子的陪伴下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门诊找到潘集阳教授就诊。

潘集阳教授详细询问李先生病史,结合相关睡眠量表评估,建议他行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以明确诊断。李先生一开始是拒绝的,在妻子的再三劝说才配合完善了夜间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他患有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症:他的呼吸在睡眠过程中出现了多次停顿,最长达40秒。这些停顿引起了他的血氧水平下降和大脑的觉醒,导致他频繁醒来,无法获得充分的深度睡眠。

潘集阳介绍道:夜间多导睡眠监测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的金标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以睡眠时反复发作的上气道全部阻塞(呼吸暂停)或部分阻塞(低通气)为特征的疾病,通常伴有响亮的鼾声和日间嗜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会引起睡眠时血氧饱和度下降和微觉醒,同时呼吸事件随着微觉醒的出现而终止。

为了治疗睡眠呼吸暂停,潘集阳为李先生建议连续正压通气(CPAP)疗法。李先生再次拒绝了,潘集阳耐心解释:CPAP设备通过一个面罩将稳定的气流送入气道,保持气道的通畅,防止呼吸暂停的发生。李先生抱着试试的想法,开始接受适应性训练,逐渐适应CPAP设备的使用。治疗后第二天,他的夜间睡眠质量显著好转,白天也不困了。妻子发现他的呼吸暂停明显减少,打鼾也明显改善。

随着治疗的进行,李先生逐渐摆脱了睡眠呼吸暂停困扰带来的身体不适和精神疲劳。他重新获得了充足的睡眠,对睡眠呼吸暂停的认识也让他更加重视睡眠健康,积极采取措施维护良好的睡眠质量。

潘集阳强调,睡眠质量高往往比睡眠时间长更加重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应该及时治疗,否则会因为频繁出现呼吸暂停,导致脑部供氧不足,严重危害生命健康。因此,如果有以上症状,一定要尽快到睡眠门诊就诊,完善相关检验检查,尽早明确诊断,及早进行干预,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异常早醒或是睡眠-觉醒时相前移障碍

白先生是一位65岁的退休老人,退休后没有太多的活动,经常在家闲坐。然而,近4个月来,他发现自己总是在凌晨3点左右醒来,醒后却没有丝毫的睡意。他曾尝试起床,但担心会打扰到其他家人的休息,所以只能在床上辗转反侧,静静地等待天亮。长时间的孤单和无助让白先生痛苦不堪,他渴望得到帮助,所以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门诊找到潘集阳教授。

潘集阳教授仔细询问病史,进一步了解到,白先生傍晚5~6点就开始昏昏欲睡,催促家人早点吃饭,吃完晚饭后没有丝毫活动就上床休息,一般晚上7~8点便入睡了,最近4个月很少有坚持到9点才睡的时候。

晚上白先生有起夜的习惯,通常是凌晨十二点左右,上厕所回到卧室后很快便能入睡。白先生日常活动没有受到影响,日常能够一直保持清醒,有午睡的习惯,时间一般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潘集阳教授先给白先生完成相关的基础身体检查,排除了其他躯体疾病所带来的问题。随后白先生在广州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医学中心完善了夜间多导睡眠监测(PSG),并在指导下完成了睡眠日记的记录,以求进一步的明确诊断。

最后综合所有检查结果,考虑白先生为“睡眠-觉醒时相前移障碍”,在门诊就诊后给予6周的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对白先生进行睡眠-觉醒时间调整和重置,在保证符合白先生年龄所需的充足睡眠时间条件下同步设定与环境、社会、身体需求相适应的作息。在接受完整CBT-I治疗后,白先生的睡眠明显好转。

睡眠-觉醒时相前移障碍是指患者入睡时间与觉醒时间均比正常的作息时间明显提前,潘集阳介绍道,该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儿童和年轻人较少,但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对于睡眠-觉醒时相前移障碍的治疗过程,最重要的是循序渐进,与患者达成治疗同盟后逐渐增加睡眠卫生教育和行为管理,在保证患者年龄及个人睡眠需求的同时,协同设定和实施新的作息时间,辅助镇静催眠药物治疗,当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帮助是更为重要的。

药物依赖引发睡眠障碍

李女士,50岁,长达18年饱受失眠之苦,为此四处求医,长期依赖多种助眠药物,然效果不佳,每晚仅能勉强入睡4-5小时,白天疲倦乏力。近半年来,因睡眠问题越来越严重,出现心情低落,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不愿与他人交流,甚至出现了社交回避的情况。尽管曾尝试服用抗抑郁药物,但失眠问题仍无法缓解。

李女士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门诊找到潘集阳教授,潘教授对李女士详细问诊后得知长期服用助眠药物并因此出现药物依赖的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辅助检查和评估,最终的诊断为睡眠障碍,以及对镇静剂或催眠剂的依赖综合征。潘教授给予了认知行为治疗,并调整了药物治疗。李女士的症状正在慢慢好转中。

李女士的情况反映了睡眠障碍与药物依赖之间的紧密联系。睡眠障碍常常成为药物依赖的触发因素,而药物依赖又会加剧睡眠问题,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治疗李女士这样的患者不仅需要有效治疗睡眠障碍,还需要关注她对药物的依赖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潘集阳教授解释道:针对睡眠障碍,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认知行为治疗(CBT)、药物治疗以及生活方式干预。认知行为治疗通过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和错误的睡眠信念,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习惯和积极的睡眠信念,从而改善睡眠质量。药物治疗通常使用非依赖性的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避免依赖和耐受性。生活方式干预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刺激物质的摄入,以及适当的运动等。

对于药物依赖,治疗的关键在于戒断和戒断后的康复。戒断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药物的使用量,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的严重后果。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戒断期间的各种挑战,提高戒断的成功率。在康复期间,也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帮助其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预防复发。 (通讯员:张小涛、张灿城)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