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创医学、消化内镜大发展的背景下,ERCP(即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50年的历史发展全面而成熟,ERCP各项操作变得极为丰富,ERCP已成为胆胰疾病诊治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2018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上,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向消化科医生讲述ERCP从诞生到发展50年间的风风雨雨,并勉励在座医者不忘初心继续探索前行。
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教授
ERCP50年的发展光辉历程
●1958年,William McCune报道了世界首例ERCP成功,这是ERCP诞生的重要年份,这个创举使更多胰腺胆管疾病患者得到诊疗。
●1974年世界胃肠病大会正式为ERCP命名,摒弃了ECPG的旧名片,换上ERCP的崭新名片。
●同年,ERCP进一步发展,Kawai、Classen两位专家同时报道了世界首例EST,即在ERCP基础上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造福广大胆结石患者。
●1978年,陈敏章、王仪生教授分别在国内率先报道ERCP。
●80年代开始,中国大陆与香港ERCP学术交流频繁,海外和香港著名消化内径专家通过hands-on、live demo培训及学术交流方式第一时间把最先进的ERCP技术介绍给大陆。
ERCP飞速发展离不开引领技术的先驱们
李兆申回望ERCP风雨兼程的50年,基本是从无到有,从诊断到治疗,从胆系到胰腺,从技术应用到并发症预防,从质控到培训的发展进程。
这50年间,ERCP的创新发展硕果累累,关键领域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胆管结石、胆管狭窄、胰腺疾病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多,药物和支架的搭配更好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EACP、胆胰管镜、光动力、射频等新技术也在紧锣密鼓开展中。
“ERCP取得如此进展离不开前仆后继的消化科医师们,其中最该感谢的是引领治疗性ERCP的先驱们,是他们反复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为后辈留下了宝贵的ERCP技术。”李兆申深情地说着。
ERCP让胆石开腹手术变成过去式,在发展的50年期间,ERCP医生开创了多种治疗技术,并完善了疾病治疗体系。ERCP治疗胆管结石得到全世界学者的认可,形成了ERCP共识和指南,在各个国家推广和普及。
ERCP不足:术后胰腺炎发生率达5%
我们看到了ERCP应用于各种胆胰疾病的优越性,也要看到ERCP在治疗中存在的隐患。李兆申指出,2009年中国首次报道多中心ERCP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高达5%,如何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成为世界性难题。
我国14个中心开展3178例次研究发现,ERCP术后胰腺炎与五大高危因素相关,这些危险因素分别为女性、憩室、插管时间长、深插管、预切开因素。
明确了高危因素,西京医院着手ERCP术后胰腺炎预防的研究,发现与术后选择性用药相比,术前常规吲哚美辛纳肛显著降低ERCP术后胰腺炎。
未来,ERCP发展前景会更好,虽然我国ERCP领域依旧充满挑战。学术组织的发展、手把手培训体系的完善、质控标准的制订将进一步推动ERCP技术继续前行。(通讯员:杨隽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擅长领域:感冒、咽痛、发热、咳嗽、哮喘、鼻炎、口疮、厌食、腹痛、腹泻、便秘、胃炎、遗尿、多汗、抽动、失眠、结石、湿疹、皮癣、荨麻疹等病症,对痛经、手脚冰凉、不孕不育、月经不调、乳腺增生、胃下垂、关节炎、脉管炎、颈肩腰腿痛、肿瘤等疑难杂症有独特疗法,并专于术后体质调理和亚健康保健。
擅长领域:毕业于山西长治医学院,从事内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从事社区全科八年多,擅长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领域:擅长各种疑难复杂皮肤病,尤其是面部损容性皮肤病(痤疮、玫瑰痤疮、白癜风、黄褐斑等)、化妆品皮肤病、过敏性皮肤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处理,以及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