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不知不觉间,ERCP问世已有50年。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在2019年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上带领我们回忆了ERCP在中国的发展史,以此纪念ERCP的50岁。
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
ERCP(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tography)技术,全称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1968年,William McCune报道了世界首例ERCP成功,ERCP就此诞生。1974年,世界肠胃病大会上正式将这一技术命名为ERCP,不再使用ECPG。
1978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仪生、张齐联教授率先报道ERCP;1980年,上海长海医院周岱云教授报道EST胆管取石术;1981年,沈阳军区总医院安戎教授报道EST胆道取石术;1983年,北京友谊医院于中麟教授率先报道ENBD技术;同年,天津南开医院鲁焕章教授率先应用ENBD技术。作为中国ERCP开拓者,他们为中国ERCP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改革开放的到来,促进了中国ERCP快速发展。80年代起,香港对大陆ERCP培训提供无私帮助,威尔斯亲王医院建立内镜培训中心。同时,海外和香港著名消化内镜专家通过hands-on、live demo培训及学术交流方式,第一时间把最先进的ERCP技术介绍到大陆,培训中国ERCP医师。
而从90年代起,中港联合举办10届国际消化内镜学术大会。在2005、2009年,成功举办全球华人消化内镜学术大学。2013年,世界肠胃病大会成功举办。
随着ERCP技术的培训、学术交流的开展,我国ERCP学术组织也得到了发展。1985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内镜学组成立。199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成立。2008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ERCP学组成立。
ERCP学术组织成立后,全国ERCP学术研讨会顺利开展。2008-2018年,我国共举办了11届全国ERCP学术研讨会。李兆申介绍,目前我国成立了中国内镜医师培训学院及培训中心。旨在构建符合国情的ERCP专业人才培训体系,建立消化内镜培训基地54家、ERCP培训中心14家,成立ERCP医师培训师资队伍,即培训师,开展中国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养项目,为合格者颁发证书,逐步实现资质上岗。
在ERCP质量控制方面,我国目前成立了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制定我国ERCP质控标准与ERCP指南,为ERCP开展保驾护航。
ERCP问世50年,同时ERCP来到中国已有40年。“风雨兼程半世纪,不忘初心续前行!”谈及ERCP未来的展望,李兆申表示任重道远。他指出,我国ERCP领域依然充满挑战。当前,我国ERCP资源短缺,需求量达100万例,且地域分布不均。其次,ERCP医师培训、资质准入体系不够完善。再是,ERCP质控亟待加强。最后,我国ERCP新技术、研究的世界影响力有待提升。
面对挑战,我们需不忘初心,砥砺前行。针对我国ERCP未来发展,李兆申提出了三点展望。
一是,技术创新,为世界贡献中国方案。重点推行胰管镜胰腺癌筛查、机器人辅助ERCP系统,并注重并发症的预防研究。
二是,加强质量控制,规范围手术期管理。既要推进ERCP质控工作,又要“做得对”、“做得好”。
三是,规范技术培训,推进资质准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ERCP人才培训体系,尽快实现ERCP医师上岗制度。
愿未来,我国ERCP技术、培训体系逐日完善,新技术的世界影响力逐步上升。也愿ERCP技术造福更多患者,保障患者健康。(通讯员:杨隽莹)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