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王陇德:中国慢病防控体系建设与脑卒中控制实践探索

2012-04-18 14:46: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目前,慢性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国人生命和健康的最大威胁,慢病防控体系亟待建立。

  由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大众健康报联合主办的第六届中华健康(管理)论坛于2012年4月11日在北京召开。开幕仪式上,全国人大常委、卫生部原副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受邀做了题为《中国慢病防控体系建设与脑卒中控制实践探索》的主题报告。报告介绍了我国的慢病防控及目前疾病防控体系的现状,并以脑卒中防控工作为例揭示了疾控工作重点转变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王陇德:中国慢病防控体系建设与脑卒中控制实践探索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严峻

  慢性病已经成为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严重威胁。2011年9月,联合国大会在历史上第二次召开了有关健康问题的高级别会议,第一次是关于艾滋病,这次会议发表了一份政治宣言:慢病是二十一世界人类所面临的严峻挑战。目前全球五千多万死亡者中,因慢病而死亡的占到63%,且死于慢病的其中九百万人没有活到60岁。同时报告修正了一个观念,慢病是富贵病,是发达国家的事情。报告明确指出,慢病死亡案例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王陇德介绍,世界银行为配合此次高级别会议的召开,对中国慢病防控情况做了调查并发布了报告。未来二十年,中国慢病人数增加2—3倍,并且将在今后十年快速增长。慢病极大影响劳动人口的健康,尤其是脑卒中,对于个体健康和生活的危害最明显。《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指出,中国心脑血管病快速增长的趋势,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近300万人。特别是卒中,1980年,以脑卒中为诊断出院的患者仅1万,到了2008年则为200.44万,上升速度非比寻常。

  新的疾控体系亟待建立

  几十年来,我国的疾控体系主要在应对传染病。根据传染病的3个特点、2个因素,以及发生时的群体状态,我国制定了针对传染病的疾病防控策略,如免疫接种、计划免疫,建立了以疾控中心为工作主体的工作体系,并已经发展得比较完备。

  然而在过去十年,我国平均每年新增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2000多万。很多慢性病患者没有经过医生诊断,自己也不清楚,比如高血压,合格控制率仅8%,90%多的人高血压没得到合理控制,最大的危险就是出血性中风

  王陇德认为,面对这样的情况,必须思考2个问题:1、慢病防控应该利用原有的传染病防控体系,还是必须建立新的疾控体系;2、慢病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技术工作的实施是以疾控机构为主体,还是以医疗机构为主体。

  首先,致病因素的不同需要不同的工作方式及工作体系。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是病原微生物,要建立免疫屏障,减少病毒传染,可以通过群体措施来落实。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致病因素是生活习惯和行为,因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强化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其次,几十年来,医学工作模式经历了由主要针对个体疾病治疗向针对群体的疾病预防的转变,如今已发展到健康促进阶段。这一阶段必须以群体加个体都关注这样的工作模式来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控制工作。

  战略上要关注群体问题,战术上重视个体特点,制定主要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应对策略。以脑卒中为例,它是中国人的第一位死因,因此从战略上、宏观上要考虑卒中的控制的问题。但是,引发脑卒中的高危因素有的是高血压、有的是房颤、有的是动脉硬化,每个人不同的引发因素决定了防控过程中必须考虑个体特点。

  脑卒中: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王陇德介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应对慢病的最基本的措施,但我国一直对此重视不够,以往政府官员就认为:改变生活行为是个人的事情,政府管不了,因而造成现在的恶果。

  世界心脏病协会在加拿大提出健康生活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只是最基础的一级预防措施。然而实际上人群中有很大部分人已经具备了慢病的高危治病因素,这类人群,必须及早筛查高危因素,针对高危因素进行干预和治疗,控制危险因素进展,才能有效控制慢病发生率、死亡率、残疾率。

  以脑卒中为例,我国的脑卒中死亡率大大高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高于泰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不仅死亡率高,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国家,并正在以9%的速度递增。如果放任不管,到2020年,中国的脑卒中发病人数将达到370万。

  其实,脑卒中的不可控因素只有年龄、性别、家族史,其他如三高症、房颤、吸烟、饮酒、肥胖等因素绝大部分均为可控。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颈动脉狭窄和H型高血压这两个危险因素。

  颈动脉狭窄手术技术在国已经非常成熟,在美国血管超声检查在社区都可以做。然而在我国,一般体检均甚至省部级干部的体检都不包括颈动脉筛查。在确诊人群中,美国每年要做12—14万例颈动脉狭窄手术,而去年全国不到500例。美国有3000多个能做颈动脉狭窄手术的大夫,而在我国则是凤毛麟角。值得一提的是,颈动脉狭窄不仅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而且还影响视力。

  引起H型高血压的原因主要有:动物蛋白摄入过多;维生素B6、B12与叶酸摄入不足,尤以叶酸摄入不足密切相关;肾功能不全致含硫氨基酸排泄障碍等。中国人普遍叶酸缺乏,H型高血压如果再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使脑卒中发生几率增高20多倍,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王陇德说,脑卒中完全可防可控,然而每年却造成大量不该发生的死亡和残疾,因此每个医务人员以及健康服务行业相关人员都应当积极关注。首先,卒中防控应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扯许多相关部门,仅靠大夫一对一宣传,其范围和效果都十分有限,需要媒体参与,将知识交予广大民众。其次,卒中防控必须有好的工作体系,工作体系的结构是否科学决定其功能的高低。比如高危因素的筛查就必须由医疗机构来做,疾控机构难以操作。

  下一页:脑卒中防控工程体系运作的目标、策略和基本方式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