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心内科与心外科融合是趋势

2013-05-27 10:23: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在老百姓的意识里,内科医生看病,主要就是开药,他们性格温和不紧不慢;外科医生则负责开刀,性子急说话快,“好刀手”不乏侠客风范。但是这一普遍性认识正在被慢慢颠覆。在近日召开的第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上,心脏内、外科医生的融合正成为热点话题。

  本次会议的心外科论坛被媒体称为“心脏外科大师论坛”,国内顶级心外科“老刀手”胡盛寿、刘中民、王春生、万峰、赵强、庄健、易定华、孙立忠等以及来自美、法、德等十余位国外专家,围绕心脏内外科医生的融合、心脏辅助装置的研发应用、心脏衰竭的外科治疗等议题热烈发言。

  外科大师们翔实的临床数据、鲜明的学术观点、前瞻性的思维方式,吸引了心内、外科医生的共同关注,外科论坛成为本次东方心脏病学会人气最旺的分论坛之一。在会议现场,编辑采访了心外科论坛的坛主、第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执行主席之一、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

  问:我们知道东方心脏病学大会基本是以心脏内科为主的学术会议,参加的人群多为心内科医生。您作为一位主刀5000多例心脏病手术的心外科医生,被邀请担任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之一,对于心脏病治疗领域而言,是否预示着一种转向或者机遇?

  刘中民:第七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在往届“普及、提高、创新”宗旨之上,新提出“融合”这个概念,主要指心脏内、外科的融合:将心内科与心外科治疗的技术方法融合起来,将心内科与心外科医生的治疗理念融合起来,打破医院科室内部、学术领域内部的分工,把最完善的、最简单、最便宜的治疗方法应用到病人的治疗过程当中去,这也是本次大会的目的之一。

  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病呈现疾病谱的井喷趋势,自1990年起占到每年总死亡率的40%以上,几乎成为中国人健康生活的第一杀手。心血管疾病可怕之处还在于不管是高血压还是冠心病,最后患者终将发展成为心衰。

  目前老百姓比较熟悉的心脏病治疗手段,内科方面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支架、安装起搏器等;而外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先心病手术、冠心病搭桥手术、心脏瓣膜修补术等等。实际上,在这个漫长的与心脏病搏斗的过程中,心内科医生与心外科医生所采取的治疗手段各有优劣。另外,随着心血管领域快速发展,以往外科才能完成的手术,现在内科应用介入的方法就能解决;而以往由内科治疗的,现在外科医生也努力用创新的外科手段来治疗。心脏内外科医生的融合与联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朗。

  比如:心外科医生对重症心衰患者实施搭桥手术,即使手术很成功,患者术后的心功能依然可能会很低,会面临猝死的风险。如果心外科手术后,由心内科医生及时按照心内科指南标准给予房室顺序起搏治疗,对于防止病人后期心衰和猝死就会非常有帮助。

  再比如:很多患者因惧怕心外科手术风险大,不到万不得已不选择开胸做手术,而坚持由心内科用安装起搏器等方法纠正短期心衰。数据表明,正常情况下,有30%患者起搏器不能顺利植入,或者植入以后起搏无效果,如果这个过程中有外科医生的辅助,由于外科医生对心脏内部细微结构有更直观的了解,他们会选择非常好的起搏点,而且达到心脏最大同轴收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起搏器的成功率。

  还有一个是房颤,这也是大部分心脏病患者的转归。因内科做射频的成功率比较低,五年的随访成功率大约在40%到50%,如果外科医生通过胸腔镜和微创的方法能进行透壁性治疗,可以大大减轻手术的难度,实现技术突破,对于患者来讲,受益最大。

  问:那么这种心内、心外科融合的治疗方法,可否理解成杂交手术?

  刘中民:杂交手术是一个比较时髦的称谓,在临床治疗上我们也称作“复合手术”,它是心内科介入技术与心外科手术微创化共同催生的产物。

  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模式,复合手术整合了心血管介入诊疗、心脏外科手术和影像技术等不同的治疗方法。相比单纯的内科治疗与单纯的外科手术,具有更大的安全性和更有效的低创伤性,尤其适于治疗复杂高危的心血管疾病,被视为现代心血管诊疗中最具革命性的突破。

  心脏复合手术最早在北欧一些国家首先开展,近两年刚刚引进我国。在这方面我们应该具有很大的优势,因为我们我们病人多,而且内科、外科医生的治疗经验都非常丰富,具备开展复合手术的基础条件。国内的阜外医院、中山医院等都率先开展了此类手术。

  去年,我们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也建立了机器人复合手术室,配备了德国西门子Zeego 机器人、心血管C 臂造影机、实时超声心动系统、体外循环机、心脏监护仪等完善配套的先进设备。在这间手术室里,内外科医生相互协作, 针对患者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设计出最佳的个性化治疗组合方案,在简化手术过程、缩短手术时间的同时,降低手术风险,能够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的疗效。

  问:除了心脏内科、外科的融合,单纯从心脏外科治疗手段上来讲,国内有什么新的进展?

  刘中民:整体来讲,纯粹的心外科医生会面对越来越多的重症心脏病人。目前内科治疗重症心脏病人的效果有限,国际上通行心衰治疗的“金标准”还是外科的心脏移植与心室辅助装置治疗,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工心脏”。这两项治疗手段在操作过程中紧密相联。

  人工心脏是为等待心脏移植而抢时间,让病人活着等到心脏移植的供体;或帮助患者提供心功能的短期支持,尤其是对于急性心衰的患者而言,对其植入人工心脏,待心功能恢复后再将其拆除,是一个救命的过渡性手段。

  相较于欧美等国家,国内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心脏供体的捐献极其短缺,心脏移植手术很难大范围开展。在美国,心脏移植供求的比例大约在1:25,而在中国,供求比例很可能大于1:10000。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心衰病人还没有等到可供移植的心脏供体就死亡了。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特别策划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