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宋瑞霖:我国“三医联动改革”要转变思维

2016-03-15 11:39:11经济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三医联动改革”提的特别好,中国医改还在努力行进当中,如果没有让大家感到满意,根结就在于三医不联动。

  “三医联动改革”提的特别好,中国医改还在努力行进当中,如果没有让大家感到满意,根结就在于三医不联动。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特别注意从三中全会以后,我作为政策研究者,我个人认为时至今日,特别是这次科技成果法和国务院有关文件下达后,我们认为创新药的宏观政策基本到位。

  我做了一些小小的研究,一个国家创新药的发展有几个要素。

  第一,国家支持,国家实实在在拿真金白银拉动医药创新,从“十一五”、“十二五”,国家促进医药创制,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委托我们做新药评估,我们支持的平台从技术研究到创新药,到大病种的防治,一共是1500多个项目。国家十年拿来140亿人民币直接支持,力度不可谓不大。这项工作就是桑院士他们做的工作。就准确率来讲,起码“十一五”、“十二五”有16个1.1类创新药,就是国际水平的,国际认可的创新药。这十年我们取得的成绩是过去从49年到“十一五”总和加在一起,也不到它的一半。过去1.1除了青花素(音)找不到别的,我们的创新药都是最近研制的。国家支持是重要,美国根据NH每年300亿美金的支持,这对我们非常重要。

  第二,技术成果转化,我们去年研发机构的成果都是发论文,为了评教授、原始,美国有一个法案,这么多创新转化成产品,没法拉动社会的发展,没法造福于社会,就做了3个1/3,1/3政府免费支持,1/3给学校,1/3给转化团队,所以美国出现了硅谷,出现一匹资本运作型的科学家,硅谷那些小公司就是这么来的,因为国家给它这个钱。我们到今天,国务院上个月颁布的关于落实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法的通知,比30年前的美国又走近了步,我们一半给研发团队,研发团队获益的一半给研究者,我们现在这个政策到位了。

  第三,税收,对于创新药是高风险,一定要对税收实实在在的优惠,有折扣,有抵扣制度。去年我们中国已经发了,贝达也做了很多的的贡献,我们和贝达联合向财政部提出了建议。

  第四,知识产权,没有知识产权保护,就没有人敢创新,但是我们现在也面临很多的问题。我们现在专利法保护医药专利20年,实际上国际上对医药专利有特殊保护政策,像美国、欧盟,因为所有产品政府审批占时期限都比药品要短,就是日常用品,一个药品从实验室研发出来成果,就可以申请专利了,到最后上市,1.1类创新药在国内平均时间10到12年。国际上标准专利是10到20年,我们在中国一个专利,药监局审批过去太慢,现在正在改,我们审批的时候,5年之后还排在400,真拿到了专利没有了,我们知识产权专利制度和国际接轨,但是窗帘拉开不是那么回事。

  因为这个问题,美国国会通了一个法案,就是专利延长法案,由于政策审批导致你的专利无法实施,如果占用的时间低于14年,给你补足到14年,最长的保护期不超过5年。如果你真的6年审批了,已经到14年不保,如果占用你10年,就可以延长到你实质的14年,美国为什么那么多大药厂。我们要兼并重组,要培养国际大型药厂,为什么培养不起来,因为还没有培养起来,一群狼就过来了。貌似我们政策有了,但是实质性的政策不够。这是我们的政策欠缺。

  第五,审批制度,其实我们现在谈的是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升级,创新升级不只是指1.1类的创新药,包括高质量的仿制药,也就是填补空白。按行业来讲就是新的3.1类,国外上市,国内没有,临床没有的,这一块也是我们国家必须推动的。

  作为国家政策,从美国到欧盟,所有国家的政府都是保护创新,鼓励仿制,不保护创新没人来做,风险太高,都指望中国都吃创新药不大可能,我们几十年搞了十几个新药。

  第六,药品使用政策,在中国使用政策包括两方面,一是医保,二是医院用药政策,现在还没有找到卫生部还要搞医院用药目录,这个药没进医药用药目录,临床也没法开。这个药还是归零。前提还有一个医保,没进医保没人买,这个效益不能最大化。

  我们把美国作为参照系,不用崇拜它,但是我们借鉴它。美国是全球控制药品专利50%,为什么欧洲的公司像罗氏、诺华、阿斯利康、拜耳等等,他们都是欧洲的公司,第一个审批都在美国,因为美国包容性很强,你做一个药不花10亿、20亿美金不可能通过,我允许你用商业保险用高的价格获得利益,美国人一点都不傻,由于他们都到美国,就成了美国产品,在全世界卖的时候,全世界帮他买单,上税上到美国。美国人很聪明。

  我们说一下国内“三医联动改革”,我们要转变思维,党中央、国务院政策越来越好,原来没有的政策这一两年都出来了,但是实施非常难。

  首先我们思路要变化,最难的是创新药,创新药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快审批,为什么国家股息,我们关注的不是贝达市值100亿,我们关心的是老百姓用上一个好药,使得我们健康得到提升。当我们思考这个政策的时候,不应该想着这又是产业挣钱、着急,这种思想潜移默化,根深蒂固。

  其次我们需要对中国医药有客观的评价。之前,我们到国外偷,那时候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你想买人家也不卖,人家卖咱们也没钱。我们只能是仿,照猫画虎。由于我们用的是老药,健康基本得到保障,缺医少药是正常的。

  我在杨森讲座的时候,如果中美发生战争的,你说你是中国公司,要求得到保护,因为中国不允许外资药企,如果中美发生战争,你会支持我们吗?我们不能把宝压在你身上。 

  我们现在一方面政策滞后,另一方面政策太超前,比如说药监局临床数据核查,这个事儿很对,但是没做正确,因为结局是一拥而上,现在一期临床机构无一幸免,都变成了造假或者不规范。报一个数字可以想像,我们现在报到药品审评中心1500多个报生产品种,化学药品的,除了200个是免临床的,1300多个,现在国内企业申报的85%撤回,是什么形象,怎么撤回,我们有一个报告。

  主持人:

  请您解释一下,这个事儿是好事儿,没做好是什么意思?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宋瑞霖:

  明年后年我们批的药主要是外资企业,我们在这儿谈论怎么提高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我们批的药都是外资,因为新药临床等必须三年,我们要求所有的事儿达到美国标准,你是美国吗?现在我们吃的药都达到美国标准了吗?做一件正确的事儿,我们都希望孩子考上哈佛,起码上北大,但是不可能。这是一件正确的事儿,但是要分步骤。改革也不要操之过急,过急的结果,我们承接不了这个后果。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副总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伯礼:

  这个事儿应该说做的对,它是提倡一个求真务实,就是实事求是,到底这个药是什么评价,不许不严格,不许弄虚作假。但是这些医院做的有几种情况,一是公开造假,查出来以后坚决取掉,二是不规范,原来落了一个项目,后来补的,这个不行,不严格的要吸取教训,不一定都枪毙,要给出路,现在不给出路,而且要求自己自杀,自己拿枪自杀,所以医院都不愿意进药。最严格的时候落一项两项,都是难免的,属于不严格、不规范的也要自杀,这个要分类指导,真正缺陷的应该让它补齐,限期改正。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中国药科大学国家药物政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宋瑞霖:

  医药创新,所有孩子都生不出来,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你有本事怀孕,没人给你接生了,你说是不是风险很大。现在医疗机构干脆拒绝做临床实验。就像丁总到新西兰,如果今后中国的创新最后临床都跑到国外,这是什么场景,我们国务院出台那些政策还有什么用?我们不要操之过急,临床数据和临床工作本身没有错,石院长、支教授都是做肿瘤,我们很多都是带瘤生存,你把瘤割掉了,人死了,你到底是让人活,还是为了剌一刀。

  我们招标也是一些好事儿,想通过团购降低价格,但是它忘了到底是谁买药,医院是采购主体,结果官员说得我定,既不花钱,也不请客,不生产,也不使用,决定你们所有的命运。

  我举了一个例子,证明我们这种招标再不改,还要坚持下去,中国医药创新也没什么出路。我们说有一个药是恒瑞制药生产的治肿瘤的,这个药在美国已经上市,美国定价70美元,中国定价200人民币,仿的赛诺菲的,赛诺菲专利快要到期了,他们三个季度卖了将近1亿美元,在广东招标的时候和国产的药放在一起,国内企业厮杀,这个品种变成25块钱,怎么可能呢?赛诺菲以2490元的价格中标,最后药厂没人买这个药,赛诺菲在广东市场从25到86%,后来96%,为什么我们药品价格在上涨,卫计委2014年对比2009年药品费用个人支付上涨了162%,老百姓为什么不满意?其实更多的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关注价格,不关注费用。这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三医不联动,医改不从后台,从一个简单的出纳变成费用者,我们医改也没有出路。我被医保部门请去做报告,中国的事情很奇怪,医保拿钱,不出面谈判,国家谈判由卫计委谈判,它对你这个价格能不能卖出去不负责,换我当董事长,我先得头戴三尺帽,还不知道下一步变成什么,能谈到最低吗?院长知道这个药拿了之后能够满足我自己,能够用什么样的价格进入。让买卖双方真正负责。如果这次谈判成功了,没人买,又没地方告。我不是唱负面的东西,我们实在是研究发现政策是孤岛,政策是碎片化的。

  我们现在这么多好政策,只要把桥搭好,中国没有做不好的事儿。现在卫计委忙的事儿,社保部不接茬,把企业搞的半死,真正拿钱的时候没人用。

  我们的部门相互之间掣肘,三医联动不仅仅是三个部门的联动,是三套体系必须联动。如果三套体系不联动,我画了一张图,它实际上是一个皮带下的三个传动轴,如果三个轮子有一个不转,飞快的转一个轮子,这个皮带要么断了,要么飞出去,它不可能让一个轮子转起来。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