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姜卫剑:用好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这把“双刃剑”

2011-05-13 18:59: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在“2011 中国脑卒中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主任

  在“2011 中国脑卒中大会”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急诊介入科主任、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副主任卫剑教授做了题为《国人颅内动脉狭窄(ICAS)现状与支架治疗关键技术研究》的主题报告。

  姜卫剑教授自1985年起主攻介入放射学,至今已进心脑和外周血管病血管内治疗、肿瘤与非血管介入手术近2万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特别是颅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成形术的手术量为世界最多,并得到国际同行的公认。

  报告首先介绍了国内颅内动脉狭窄的现状:

姜卫剑:用好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这把“双刃剑”

  1、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6.9%;

  2、颅内动脉狭窄是国人缺血性卒中的最主要原因,占33%;

  3、主要的致病机制为清除能力受损的动脉-动脉栓塞;

  4、预不佳,第1年卒中率为17%,死亡率为11%;

  5、肝素治疗未能改善预后。

  对于这样一组数据所展示的情况,姜教授给出的词语是——严峻。姜教授介绍说,这样严峻的现实法有效控制的难点在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难度大、风险高。

  首先,颅内动脉解剖结构与颅外动脉有着明显差异:血管壁薄弱并富含穿支血管;行程长且迂曲;浮在脑脊液中、依赖小血管固定。

  其次,支架系统递送困难或易发生血管损伤

  第三,手术缺乏专用支架。

  对此,姜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威尔士亲王医院黄家星教授的联合研究卓有成效。首先探明了国人ICAS实情,其次探索该项手术的关键技术,实现高手术成功率,低手术并发症和患者获益的目标。

  通过研究,姜教授将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关键技术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构建多模临床影像评价体系,选择患者。

  评价体系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依靠全面详细的影像学资料,通过灌注成像,了解脑组织是否缺血,对是否需要手术、手术如何做、手术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术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术后能恢复到何种程度做到胸有成竹。

  二、构建标准化与个体化相结合的手术操作体系。

  1、基于LMA分型(Locaton-部位、Morphology-形态、Access-路径),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

  2、亚满意成形术;

  3、高分辨核磁指导下手术;

  4、局麻手术;

  5、低肝素手术;

  6、富穿支部位首选自膨胀支架;

  7、尽可能避免一处病变放置2个支架,消除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8、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9、严格控制血压;

  三、研发颅内专用支架系统。

  担任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课题“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研究”负责人期间,针对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缺乏专用支架的问题,姜教授作为专利第一设计人研发和生产了国内第一个颅内动脉狭窄成形术专用支架,填补了这一空白。

  报告最后,姜教授语重心长地告诫,对颅内动脉狭窄患者一定要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操作体系进行治疗,毕竟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难度和风险决定了它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帮助患者离疾病,用得不好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李娟)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