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药品通 健康笔记

吴开春:IBD遗传学东西方有差异性

2015-07-05 18:28:0039健康网
栏目关注:
核心提示:2015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于7月3-5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在第二天的学术报告分会场中,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医院常务副院长吴开春教授指出,在IBD的遗传流行病学中,外国研究学者发现,地域和种族的不同存在发病的差异性,家族聚集及亲属的易感性,家族中IBD表型相似。

  2015南方消化疾病及消化内镜国际论坛于7月3-5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在第二天的学术报告分会场中,来自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医院常务副院长吴开春教授指出,在IBD的遗传流行病学中,外国研究学者发现,地域和种族的不同存在发病的差异性,家族聚集及亲属的易感性,家族中IBD表型相似。

1

  分子遗传学:GWAS揭示IBD发病新机制

  吴开春教授分享了众多IBD遗传学东西方差异的研究数据,在分子遗传学中,也有早期连锁研究(IBD1座位)、易感基因NOD2定向克隆和功能分析、GWAS研究等。在2012年164例的IBD loci病例研究中发现,70%为CD和UC共有,UC特异位点23个,CD特异位点30个,仅29个IBD位点与错义改变连锁,64个IBD位点与基因表达调节区域连锁。易感基因信号通路中,UC和CD无特异性的通路富集。

  GWAS揭示IBD发病新机制,IL-23/IL17通路研究中,细菌配体与TLR结合诱导APC产生IL-23,IL-23与IL-23R结合诱导Th-17细胞,Th-17细胞分泌IL-17诱导内皮细胞、成纤维母细胞等分泌促炎症因子,趋化炎症细胞聚集。

  基因多态性:东西方存重叠及差异

  在基因在家族聚集中,西方CD患病率高于UC,而亚洲则相反,UC患病率高于CD。东西方IBD易感基因及位点差异显著,如NOD2变异,在中国汉族、韩国、日本和印度不存在。新的NOD2位点SNP5和JW1与东方人群CD相关,JW1与早期发病及狭窄形成有关。同时,IL23R、自噬基因、TNFSF15、细胞因子、MHC也存在东西方差异。

  “西方人群中发现的NOD2、IL23通路及自噬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多数东方人群IBD易感性无关,亚洲人群IBD易感基因主要与细菌清除和炎症因子相关。”吴开春教授认为,亚洲人群IBD易感基因与西方人群存在差异,提示不同通路在东西方人群IBD发病中的作用不同。TNFSF15、MHC类抗原多态性被重复证实与亚洲IBD相关,亚洲人群存在与西方不同的新易感基因,但易感位点功能尚不清楚。

  研究IBD易感位点与功能有助诊疗

  不同易感位点在疾病发病中的机制和作用,东西方可能不同。易感位点对与疾病表型、预后及治疗反应的预测作用,东西方也可能不同。

  已确定的163个位点中92个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区域,提示亚洲IBD相关位点可能也参与了基因表达的调控。多数易感位点可能与影响基因表达的SNP紧密连锁,这些位点可能与基因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东方人群IBD易感位点功能研究尚无报道,分析IBD易感位点是否影响基因表达是可行的策略。深入分析eQTL位点及精细定位有可能确定致病性SNP位点,可为临床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中国领先的健康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百强,于2000年3月9日开通,中国历史悠久、规模最大、拥有丰富内容与庞大用户的健康平台。多年来,在健康资讯、名医问答、就医用药信息查询等方面持续领先,引领在线健康信息,月度覆盖超4亿用户。

健康资讯推荐
特别策划
热门问答更多
推荐医院更多
举报/反馈
链接地址:*
举报内容问题:*请选择举报类型
原创文章链接:
其他理由:
更多问题及建议: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