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泰康人寿主办,由天福基金、泰康人家承办的“医养融合——2014中国高品质养老论坛”于2014年7月16日在广州香格里拉酒店举办。如何用市场力量破解医疗体系难题?在“医养融合——2014中国高品质养老论坛”上,来自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希部理纪念医院以及国内著名三甲医院的院长们纷纷畅所欲言,表达了他们作为医院掌舵人对医养结合的一些看法。
Jerry Price:医养结合为养老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医疗服务
约翰霍普金斯希部理纪念医院常务副院长Jerry Price在2014中国高品质养老论坛上分享了希部理纪念医院的一些成功经验。希部理纪念医院成立于14年前,成立之初就考虑如何为社区的居民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医疗服务,在成立之初,养老社区的医疗服务不是很周全,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改进,现在这套体系已变得比较成熟。
图为约翰霍普金斯希部理纪念医院常务副院长Jerry Price
住在这个养老社区里的居民都能享用到希部理纪念医院提供各项医疗服务,这些医疗服务分为多种,也很健全,包括日常理疗室、温水游泳池,诊所,还有44个医疗护理单元可供居民入院治疗,此外就医便捷也是另外一个大的优点,居民如果突发急症,能在第一时间内送到希部理纪念医院治疗。
沈慧勇:养老是个社会问题 大医院有责任参与进来
图为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沈慧勇
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沈慧勇在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处于跨越式发展时期,老龄化也跨越式到来,养老已经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这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医疗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关注老年人,就是关注我们自己,中山大学孙逸仙医院有责任参与解决这个社会问题之中。
沈院长表示,医院存在“病人多,床位少”的现状,该院2014年上半年平均床位周转率是8天,医疗资源紧缺、结构失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医院以外的康复、养老将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而对于坐拥诸多名医的大医院如何涉足养老行业?借助社会资本,与有责任的企业携手进行医养融合,或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彭明强:医养融合,养老的前提要有医
图为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
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彭明强在论坛上提出,养老的关键在于医。医养融合,养老的前提要有医,要有医疗作为保障才能长寿。长寿不仅要寿命延长,还要健康。两者相“融合”就意味着养老中有医疗,医疗过程中养老。
现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却无人问津,医疗资源紧缺和结构失衡很严重,如何能让患者首诊在社区医院、小病在社区医院医治,大病、重病在大医院医治,康复后又回归到社区医院?分级诊疗难以顺利推进,与各级医院隶属关系不同有关。而半年前,朝阳地区打造了医联体,中日友好医院和周边几家二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抱成团,通过信息等管理手段,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统筹利用,目前看来初见成效。但医联体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各大医院隶属关系没完全厘清,各医院医保问题,大医院和社区医院药品有差异,医疗风险等等,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邵明:康复与养老紧密结合 需要分级诊疗
图为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院长邵明
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四川省康复医院)院长邵明认为,医康结合和医养结合有异曲同工之妙。现代社会最需要关怀的是老年人,他们奋斗了一生,为社会也做了巨大的贡献,在他们生活的晚年,如果我们把康复、养老结合起来,将会提供很好的健康保障,对社会也是个很大的福音。
512地震之后,康复越来越受到重视,康复整体说来就是通过各种医疗手段帮助老年人、残疾人、有功能障碍的人群恢复其功能,从而适应日常生活。康复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分级诊疗。比如急性病的康复大多在综合性医院治疗,长期康复将分流到专业的康复医院,慢性康复分流到社区医院,甚至到家庭康复。
康复医院和其他医院相比,会更加专业,而且进一步细化,比如会细分为肢体康复、语言康复、心理康复、心脑血管等脏器康复,这种细化和社区养老结合起来,无疑是一个极好的补充,也是强大的技术支持。
大会相关内容:《陈安明:医养结合可为名医提供用武之地》
39健康网(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