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邯药胃炎专题 > 企业文化 > 正文

中药治胃病,胃药摩罗丹

2015-12-15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精神压力的增大、以及不良的生活与饮食习惯的影响,胃病的发病率、发病人数及复发病例在逐年增多。胃病实际上是许多胃部疾病的统称,它们有相似的症状,如胃疼、胃胀、暖气、烧心、食欲不振、饭后饱胀,甚至恶心、呕吐等等。主要包括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除偶发性的急性胃炎外,其它胃病病程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

  西医认为胃病的病因有HP感染、长期不良刺激、十二指肠液反流、免疫因素等,治疗除根除幽门螺杆菌外,通常以胃黏膜保护剂、抑酸剂或抗酸剂、促动力药、助消化药等对症治疗,以缓解症状,同时使胃黏膜处于利于自行修复的环境中,而修复过程取决于胃病程度和患者自身状况。如同骨折患者,采用夹板、石膏绷带等不同的方法将骨折部位固定在正确的位置,只是减少伤员的疼痛及周围组织继续损伤,并不能让骨骼愈合。骨骼的愈合依然是依靠自身骨骼的生长。

  中医善于从全局出发,对疾病的认识更为全面,认为脏腑之间,在生理上协调统一、密切配合,在病理上也必然相互影响,胃病的病位主要在胃,与脾、肝二脏密切相关,病情日久不愈,可涉及肝肾。因慢性胃病的发生除先天体质虚弱外,往往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感受外邪等多种病因长期积累所致,且其病机复杂,包括胃热、阴虚、气滞、内湿、瘀血阻络等,因此证候繁复,且往往兼夹出现,证候如:

  胃阴不足:胃胀,胃灼痛,食欲不振,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燥、便秘,形体消瘦,舌红少津,苔少,脉细。治疗宜养阴益胃。

  胃络瘀血:胃部刺痛,疼痛位置固定,按压及食后疼痛加重,或见吐血、黑便,面色暗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治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脾胃虚弱:胃胀,胃隐痛,保暖或按压疼痛减轻,饥饿时疼痛加重,食后疼痛减缓,食欲不振,精神困倦,身体乏力,呼吸短促,懒言少语,大便稀薄,呕吐清水,口淡,舌质淡,脉虚弱。治疗宜温中健脾,益气和胃。

  中医针对慢性胃病胃热、阴虚、气滞、内湿、瘀血阻络等病机,分别给予清热、养阴、理气、利湿、化瘀等治疗,改善胃内微环境,促进病变组织逐步恢复。延续上述西医举例,中药治胃病如同给于骨折患者促进骨骼生长药物,以利于骨骼愈合。上述举例不一定恰当,但较为直观的展现了西医与中医对胃病治疗的不同理念。

  摩罗丹组方以中医“辨证论治,整体观念”等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学对慢性胃病的独特认识,以及现代医学的病理研究, 以气滞血瘀,脾胃虚弱,胃阴不足为主要病机;采用行气活血化瘀,补益脾胃,滋养胃阴的治疗原则;选用百合、石斛、三七等十八味传统中药,君臣佐使有机结合,组方全面,配伍周密严谨,且药性温和。

  组方全面:由18味中药材组成,具有健脾消食、通络定痛、滋养胃阴、和胃降逆、疏肝解郁、健脾利湿等多重功效,可用于肝胃气滞、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肝胃郁热等慢性胃病多种证型及其兼夹证的治疗。  

  配伍严谨、药性温和:

  补阴与清热、补血、补气相结合:阴虚即精血或津液亏虚,会引起阳气亢盛,容易使病情发生热性变化,组方在百合、麦冬、石斛等补阴为主的前提下,适度配伍清热药玄参,切中病情,使治疗达到良好疗效;阴与血关系密切,血虚者进一步发展可致阴虚,而阴虚亦常伴有血虚,除补阴外,以当归、白芍补血以收相得益彰之效;补阴时配伍补气之白术,可加强补阴功效,并加入行气之乌药,使之补不碍运,兼收滋补与疏泄之功。

  补气与利水渗湿、行气、消导相结合:脾可吸收和转输水液,调节、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脾气虚弱,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停滞,发生大便稀薄,身重乏力等症,并进一步影响脾的运化。以白术补气,乌药理气,补气且有助于气的运行,配合茯苓、泽泻利水渗湿,排除体内滞留水液而使脾的功能恢复,加强补气健脾的效果。

  活血化瘀与补气、理气、补血相结合:随病程延长,病情深入到血管,阻止血液运行,或血液溢于脉外产生出血。组方应用活血化瘀药消除瘀血、通行血脉,并配伍补气、行气药促进血液循环。 另外瘀血阻滞往往影响新血的生成,而新血不生,瘀血亦不能自去,配伍养血的当归、白芍具有补血活血的双重作用。

  组方结合18味中药材不同作用,平衡各方药性,以最佳配伍比例有机结合为治疗慢性胃病的统一整体,配伍周密严谨,药性温和。

  中药治胃病,胃药摩罗丹,摩罗丹1985年上市,精选十八味纯中药,组方全面,配伍严谨,且药性温和,有效应对胃部胀满,嗳气,烧心,胃痛等反反复复发作的胃病症状。长期以来摩罗丹用于慢性胃病的治疗,受到医生、患者的认可,并且大量临床数据证实摩罗丹对于慢性胃炎领域难题——“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疗效优势。